乐归为张椿庭赋

· 顾清
东皇运玄化,百物竞华滋。 金商一司令,黄叶满庭墀。 大块陶我形,有合须有离。 古来贤达人,此事那能违。 桓子治石椁,三年费鑴追。 牛山感夕阳,哀伤涕沾衣。 拳拳惜馀日,欲作无穷规。 竟同草木腐,千秋有馀悲。 贤哉椿庭翁,洞烛今古非。 自言八十载,不蹈危险机。 修身慎吾行,大化从迁移。 幸此手足完,庶不惭恩私。 生乎颓然顺,死当浩然归。 陶潜拟挽歌,生与亲旧辞。 司空游圹中,酣饮仍赋诗。 二子信可人,吾今其庶几。 酌酒自为奠,告终自为词。 琅琅数百言,药石兼蓍龟。 春风动歌吹,宾从相追随。 山丘及华屋,一视了不疑。 旷然世外游,岂为形迹羁。 人生有此身,所贵能不亏。 全归见其亲,此乐知者稀。 尚怀子舆氏,易箦开衾时。 往者信自贤,来日方未涯。 愿翁劭厥德,优游过期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皇:司春之神。
  • 玄化:造化,天地自然的化育。
  • 华滋:形容枝叶繁茂,润泽。
  • 金商:秋令;秋声。商,五音之一,古代以五音配合四时,商为秋。
  • 庭墀(chí):屋前的台阶。
  • 大块:大自然;大地。
  • 鑴(xī):似钟的乐器。
  • 拳拳:诚挚、深切的样子。
  • 椿庭翁:此处指张椿庭老人。
  • 大化:指天地的化育。

翻译

司春之神运行着天地自然的化育,万物竞相繁茂生长。 秋声一旦传来,满庭院都是飘落的黄叶。 大自然塑造了我的形体,有合必有离。 自古以来的贤能通达之人,这件事怎能违背呢。 桓子修造石椁,耗费三年时间,用鑴追进行装饰。 在牛山面对夕阳,悲伤哀痛,泪水沾湿了衣裳。 诚挚地珍惜剩余的时光,想要做出无穷的规划。 最终却如同草木腐朽,千秋之下仍有多余的悲哀。 贤能啊椿庭翁,洞察清楚古今的是是非非。 自己说已经八十岁了,没有陷入危险的境地。 修养自身,谨慎自己的行为,顺应天地的化育变迁。 庆幸自己身体还健全,大概也不惭愧于皇恩私情。 活着时安然顺遂,死后也应当浩然归去。 陶渊明写拟挽歌,在活着的时候就与亲友辞别。 司空在墓圹中游玩,畅饮的同时仍然作诗。 这两个人确实令人称许,我现在也差不多能像他们那样了。 斟酒自己祭奠,自己为自己写告终的言辞。 写下数百字朗朗上口的文字,像药石和蓍龟一样有益。 春风吹动着歌声和乐声,宾客随从相互追随。 无论是山丘还是华丽的房屋,都一样看待,毫不迟疑。 在旷达的世外遨游,怎么会被形体的踪迹所束缚呢。 人生拥有这身体,可贵的是能够不亏损自己的品德。 得以善终去见亲人,这种快乐知道的人很少。 尚且怀念子舆氏,在更换床垫打开被子的时候。 过去的人确实自以为贤能,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希望老翁能够弘扬他的品德,悠闲自得地度过超过一百岁的高寿。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的变化起笔,通过对季节更替中万物兴衰的描写,引出人生离合的思考。诗中列举了桓子、牛山之悲等例子,说明过度追求物质和对死亡的恐惧是无益的,反而会带来悲哀。与之相对,诗中的张椿庭翁则以其明智和豁达受到称赞。他八十岁高龄,懂得顺应自然,修身慎行,不为外物所羁绊,安然面对生死。作者以陶渊明和司空的行为自比,表达了对张椿庭翁的敬仰和对自己追求的一种表达。最后,作者希望张椿庭翁能够保持品德,长寿安康。整首诗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又有对张椿庭翁的赞美和祝福,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