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太史希贤提学浙江
吴越连云海,蓬瀛切斗枢。
皇仁无内外,宪府敕文儒。
左掖天低户,西清月在隅。
法冠初著豸,文笔近提朱。
甄别推明鉴,陶镕属大炉。
化源深涤溉,皇路俨驰驱。
帖括经言病,雕镌士习殊。
洗心端有待,简命的非徒。
列屋思明烛,停云怅据梧。
真淳钦雅度,洒落见长图。
梁栋时方重,昌苓世并须。
未应嗟远别,回首是清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越:古代的吴国和越国,今江苏、浙江一带。
- 连云海:形容地势连接着大海,辽阔无边。
- 蓬瀛(péng yíng):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借指浙江的美好景色。
- 斗枢:北斗七星的第一星,为天之枢,这里指浙江在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 皇仁:皇帝的仁德。
- 宪府:御史台。
- 文儒:指学问渊博、温文尔雅的人。
- 左掖:宫城左边的小门。
- 西清:指皇宫内的西苑,为皇帝的居处之一。
- 法冠:古代冠名,本为楚王冠,从秦汉起,御史、使节和执法官都戴此冠。
- 著豸(zhì):指戴獬豸冠,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能辨曲直,是司法“正大光明”的象征。
- 文笔:这里指写作才能。
- 提朱:用朱笔批示。
- 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
- 明鉴:高明的鉴别力。
- 陶镕:原指烧制陶器,比喻培养、造就人才。
- 大炉:比喻天地。
- 化源:教化的源头。
- 涤溉(dí gài):洗涤、灌溉,比喻清除污浊,培养良好的风尚。
- 皇路:为帝王之途,喻指仕途。
- 俨:整齐,庄重。
- 驰驱:奔驰,奔走。
- 帖括:科举考试文体之名,这里指科举制度的弊端。
- 经言病:经典言论的弊病,这里指只注重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
- 雕镌(diāo juān):雕刻,比喻刻意修饰。
- 士习殊:士人的风气不同,指当时的士风存在问题。
- 洗心:清除心中的杂念,使心灵得到净化。
- 简命:选派任命。
- 非徒:不仅,不只。
- 列屋:众多的房屋。
- 明烛:明亮的蜡烛,比喻光明。
- 停云:表示思念或友情,这里指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怅据梧:心情惆怅地靠着梧桐树,形容思念之深。
- 真淳:真诚淳朴。
- 钦:钦佩,敬重。
- 雅度:高雅的风度。
- 洒落:潇洒脱俗。
- 长图:长远的规划,远大的抱负。
- 梁栋:屋宇的大梁,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才。
- 时方重:当时正受到重视。
- 昌苓:昌盛繁荣。
-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这里借指京城。
翻译
吴地和越地连接着大海,如仙境般的浙江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皇帝的仁德没有内外之分,御史台任命有学问的人为官。宫城左边的小门仿佛天空低矮的门户,皇宫内的西苑月亮挂在角落。刚戴上法冠的你如獬豸般公正,写作的才能也让你能够用朱笔批示。审查辨别优劣需要高明的鉴别力,培养人才就像在天地这个大熔炉中锻炼。教化的源头需要深深的洗涤和灌溉,在仕途上要庄重地奔驰前行。科举考试的弊端和士人刻意修饰的风气存在问题,净化心灵确实需要时间,这次选派任命绝非偶然。众多的房屋期待着光明,我因思念你而心情惆怅地靠着梧桐树。我钦佩你真诚淳朴的品格和高雅的风度,潇洒脱俗的气质展现出你远大的抱负。能担当重任的人才正是当下所急需的,国家的昌盛繁荣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不应为这次远别而叹息,回首望去,京城依然在那里。
赏析
这首诗是顾清为李希贤前往浙江提学而作,诗中既表达了对浙江的赞美,也对李希贤的职责和使命寄予了厚望。首联描绘了浙江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颔联和颈联叙述了皇帝的仁德以及对李希贤的任命和期望,强调了他的公正和才能,同时也指出了当时教育和士风存在的问题,希望他能够加以改善。尾联则表达了对李希贤的钦佩和祝福,以及对京城的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用典恰当,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