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淮阴侯祠

· 顾清
习隆书奏野祠空,此地千秋享卧龙。 论世合居莘野后,际时何忝渭川逢。 微卢庸濮争奔走,蛇虎风云俨卫从。 我亦瓣香遥稽首,玉京原庙有遗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隆:蜀汉官员。
  • 莘(shēn)野:指伊尹。
  • 忝(tiǎn):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 渭川:指姜子牙。
  • 微卢庸濮:古代的一些部落或族群。

翻译

习隆的奏书呈上后荒野中的祠堂空荡,此地千年来供奉着如同卧龙般的(韩信)。 论其时代应在伊尹之后,在那时他怎会惭愧能与姜子牙相逢(表达韩信的才能可与伊尹、姜子牙相比)。 微卢、庸濮这些部落争相奔走,蛇虎风云好像是他的护卫侍从。 我也恭敬地远远叩头致敬,在京城的原庙中有他的遗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在济宁看到秦凤山和彭幸庵的吊古诸作后,所写的关于淮阴侯祠的诗。诗的首句通过习隆书奏后野祠空的情景,暗示了韩信的历史地位和后人对他的敬仰。接下来,诗人将韩信与伊尹、姜子牙相提并论,赞扬了他的杰出才能。诗中还描绘了一些部落的奔走和韩信如同拥有强大卫从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威严。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韩信的敬仰之情,通过遥稽首和提及玉京原庙的遗容,进一步强调了韩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