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馨之赴举也予既有诗和陈刚中韵送之矣今再寄七律一首

· 顾清
凤凰台下簇雕鞍,台上云封十二阑。 日炫龙光钟阜晓,空蟠虎气石城寒。 凌风有梦排天阙,鞭石何由泛海澜。 吹彻紫箫天似水,月明犹想独乘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雕鞍(diāo ān):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
  • 云封:被云雾笼罩。
  • 十二阑:泛指曲折的栏杆。
  • 龙光:指宝剑的光芒,也可指非凡的风采。
  • 钟阜:指南京的紫金山。
  • (pán):盘伏,屈曲。
  • 虎气:这里指威猛的气势。
  • 石城:南京的别称。
  • 天阙(tiān què):指天上的宫阙,也指朝廷。
  • 鞭石:原是古代神话中助秦始皇造桥的典故,后喻造桥。
  • 海澜:大海的波澜。
  • 紫箫:紫色的箫管。
  • 乘鸾(chéng luán):指成仙或喻求得佳偶。

翻译

在凤凰台下聚集着装饰华丽的马鞍,台上的栏杆被云雾重重笼罩。 太阳照耀下,紫金山在清晨闪耀着光芒,而空寂盘伏的威猛气势让石城透出寒意。 想要凌风追梦直上天空的宫阙,却不知如何像神话中那样用鞭石的办法来跨越大海的波澜。 吹响紫箫,天空如水般澄澈,在月色明亮之时,还想着能够独自骑着鸾鸟飞去。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沈惟馨赴举之事展开,通过描绘凤凰台的景象以及抒发对沈惟馨的期望和祝福,营造出一种宏伟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首联“凤凰台下簇雕鞍,台上云封十二阑”,以凤凰台为背景,展现出热闹而又迷离的场景,暗示了此次赴举的重要性和神秘性。

颔联“日炫龙光钟阜晓,空蟠虎气石城寒”,通过描写阳光照耀下的钟阜山和充满虎气的石城,表现出此地的雄伟和威严,同时也可能暗示了赴举之路的艰难和竞争的激烈。

颈联“凌风有梦排天阙,鞭石何由泛海澜”,表达了对沈惟馨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有远大的志向,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同时也意识到实现梦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尾联“吹彻紫箫天似水,月明犹想独乘鸾”,在优美的意境中,蕴含着对沈惟馨美好未来的憧憬,希望他能够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意境恢弘,用典巧妙,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