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洞山寺

秋日淩我襟,况我筇笠新。 一去三十里,溪山迥无邻。 始见落山泉,折折濯嶙峋。 山雨昨夜霁,秀色开微颦。 主人山半逢,恋犬亦逡巡。 沧溟际檐溜,泱漭西崦轮。 远屿若浮瓠,?气如冶银。 净榻息閒房,萧瑟随我身。 境寂到深寐,所历似前因。 巢禽警霜钟,呦鹿骇草人。 锄芋临当煮,折枝临当薪。 夙予抱微愿,安居亦行勤。 少饮不吾与,聊且娱斯晨。 彼石如彼泉,终与朋辈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íng):通“凌”,侵犯,这里指秋日的寒意侵袭。
  • 筇笠(qióng lì):筇竹做的手杖和斗笠。
  • (jiǒng):远。
  • (zhuó):洗。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 (jì):雨停。
  • (pín):皱眉,这里形容山色如美人微蹙眉头般秀美的样子。
  • 逡巡(qūn xún):迟疑不敢向前的样子。
  • 沧溟(cāng míng):大海,这里指像大海一样的天空。
  • 檐溜(yán liù):屋檐下承接雨水的水槽。
  • 泱漭(yāng mǎng):广大的样子。
  • (yān):泛指山。
  • :这里指太阳,像车轮一样。
  • 屿(yǔ):小岛。
  • 浮瓠(fú hù):漂浮的葫芦。
  • ?气(ǎi qì):同“霭气”,云雾之气。
  • 冶银:像冶炼的银一样。

翻译

秋日的寒意侵袭着我的衣襟,况且我的筇杖和斗笠还是新的。一路前行三十里,溪流山峦遥远僻静,没有相邻之处。才看到落下的山泉水,曲折地冲洗着嶙峋的山石。山雨昨夜停歇,秀丽的景色展现出微微皱眉般的美妙。在半山腰遇到主人,他的爱犬也有些迟疑不敢向前。像大海一样的天空连接着屋檐下的水槽,广大的西天中太阳如轮般落下。远处的小岛仿若漂浮的葫芦,云雾之气如同冶炼的银。干净的床榻在安静的房间里,萧瑟之感伴随着我。环境寂静,我进入深沉的睡眠,所经历的一切好似前世的因缘。巢中的鸟被霜天的钟声惊醒,呦呦叫的鹿被草人惊吓。挖来芋头当下就煮,折断树枝当下就当作柴薪。我一直抱有微小的愿望,希望能安居下来并且勤奋劳作。稍微喝点酒也没人和我一起,姑且以此来娱乐这个早晨。那石头如同那泉水,最终会和朋友们亲密无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前往洞山寺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色、山水、山寺环境以及自己的感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萧瑟而又充满自然韵味的氛围。

首联写秋日的寒意和自己的新筇笠,为出行铺垫。颔联描述了路途的遥远和溪山的僻静。颈联写山雨霁后的秀色和山泉,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景。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山中的种种情景,如遇到主人和犬、看到天空和太阳、远处的小岛和云雾等,画面丰富多样。诗中还提到了自己在寺中的睡眠和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超脱。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释今沼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铁机。番禺人。天然禅师族侄。原姓曾,名炜,字自昭。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峰。十四年开戒,与石鉴禅师同日受具,命司记室,寻升按云堂。随杖居东官芥庵,益自淬励。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 1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