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西潜:人名,作者的朋友。
- 残年:指一年将尽的时候。
- 堂堂:公然地,毫不掩饰地。
- 栗里: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借指归隐之地。
- 讼:打官司,这里指惹是非。
- 安昌:县名,东汉时所置,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处可能借指是非之地。
- 凫鹥(fú yī):水鸟名。凫,野鸭。鹥,鸥鸟。
- 款款:缓慢的样子。
- 淡交:平淡的交往,指不刻意追求功利的友情。
- 签:书籍的标签。
- 棐几(fěi jǐ):用榧木做的几桌,泛指几桌。棐,榧木。
- 芸香:一种香草,可用来防止书籍被虫蛀。
翻译
一年将尽就这样毫不掩饰地离我而去,倒是觉得青春时光显得悠长起来。 有带着酒前来的人去往如栗里般的归隐之地,我上书言事也不会惹是非去那如安昌县般的是非之地。 倚着栏杆,看到草木生机盎然地随风摆动,靠着船桨,水鸟缓缓地飞翔。 另有那平淡交往中的真情实意在,万卷书籍、榧木几桌、碧绿的芸香草都散发着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平淡、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首联“残年掷我去堂堂,颇觉青春日月长”,表达了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但又觉得青春时光似乎还很漫长,这种矛盾的心理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载酒有人过栗里,上书无事讼安昌”,用“栗里”和“安昌”两个地名,分别象征着归隐之地和是非之地,表明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是非的远离。颈联“凭阑草木欣欣动,倚棹凫鹥款款翔”,通过对草木和水鸟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烘托出一种闲适的氛围。尾联“别有淡交真味在,万签棐几碧芸香”,强调了平淡交往中的真情实意,以及书籍和香草所带来的文化氛围和宁静之感。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