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韶石(sháo shí):山名,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北,传说舜帝曾在此奏过韶乐。
- 乐昌:县名,在广东省。
- 墺(ào):可以定居的地方。
翻译
树木葱郁的山岭连接着韶石山,前行的路途转向了乐昌县。笑着看待这一天的事情,胜过了二十年的忙碌。山上悬挂着白色的茶藤,溪流边杉树的叶子已泛黄。云朵盘旋在七里墺的上空,这里的地势如剑阁一般险峻,道路像羊肠一样弯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始兴城下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地点,通过“木岭”“韶石”“星途”“乐昌”等词汇,展现出旅途的景观和行程的变化。颔联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认为一天的闲适胜过二十年的忙碌,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颈联通过对山上茶藤和溪边杉叶的描写,展示了当地的自然景色,色彩鲜明。尾联则用“云盘”“七里墺”“剑阁”“斗羊肠”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地势的险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甲寅秋予以乞经从燕台南归留滞白门顿弟在吴门专侍至之住数日去陵阳订其复至白首天涯易散难聚不已之情未欲遽远且天老人住山无力世乱难安相与共依座下此什送之并似六康居士念予亦一编户民也 》 —— [ 明 ] 释今无
- 《 寿祖印 》 —— [ 明 ] 释今无
- 《 吴司李锦雯偕令弟我蕃并陆丽京张宗绪顾祥士过访 》 —— [ 明 ] 释今无
- 《 赠王默庵明府 》 —— [ 明 ] 释今无
- 《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 —— [ 明 ] 释今无
- 《 游趵突泉 》 —— [ 明 ] 释今无
- 《 雷峰山寮口占 》 —— [ 明 ] 释今无
- 《 宝积寺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