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挽诗

· 顾清
短世匆匆春梦同,蜉蝣蜾裸空西东。 眼中寿考已如此,膝下子孙谁似公。 纪德前身太丘长,游仙此去云台翁。 清风来往雁山下,应笑白发悲儿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蜉蝣(fú yóu):一种生存期极短的昆虫,比喻微小的生命。
  • 蜾裸(guǒ luǒ):一种寄生蜂,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此处与蜉蝣一起,都喻指生命短暂而脆弱。
  • 寿考:年高,长寿。
  • 太丘长:指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因曾任太丘县长,故又称“陈太丘”。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
  • 游仙:漫游仙界,这里指超脱尘俗。
  • 云台翁:云台为汉代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曾图绘功臣名将二十八人像于云台。此处“云台翁”可理解为像功臣名将一样受到敬仰的人。

翻译

人生短暂,如同匆匆而逝的春梦,如同蜉蝣和蜾裸般生命短暂,四处漂泊。 眼中看到长寿之人也已如此,在膝下的子孙当中谁能像您这样呢? 您的品德高尚,就如前世的太丘长陈寔,如今超脱尘俗离去,如同前往仙界的云台翁。 清风在雁山下往来吹拂,您应该会嘲笑我这白发人还在为孩子们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诗,用于悼念陈清泉。诗的开头用“短世匆匆春梦同,蜉蝣蜾裸空西东”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如同短暂的春梦和微小脆弱的生命。接下来“眼中寿考已如此,膝下子孙谁似公”,既是对陈清泉长寿的一种感慨,也是对他子孙中无人能及他的品德和成就的一种惋惜。“纪德前身太丘长,游仙此去云台翁”则是对陈清泉品德的高度赞扬,将他比作德行高尚的陈太丘,又说他离去如同前往仙界的云台翁,体现了对他的敬仰。最后“清风来往雁山下,应笑白发悲儿童”,在雁山下清风吹拂的情景中,诗人想象陈清泉会嘲笑自己为孩子悲伤的白发之态,实则是表达了对生死的一种超脱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人生短暂和陈清泉品德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