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鹤再雏送刘太守参政陕西

· 顾清
瑶台双白鹤,飞来栖我庭。栖我庭,岁一伏,两雏生。 一雏死,两悲鸣。松阴宛转巢复成,巢成复引两雏行。 丹砂犹隐顶,白雪已垂翎。成都未识赵公马,缑岭那闻王子笙。 成都缑岭知何处,忽报主人留鹤去。主人去去登岩廊,鹤亦双翎日夜长。 他年欲觅庭下迹,千仞遥同威凤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yáo)
  • 宛转:形容姿态曲折。
  • 丹砂:一种红色的矿物,这里指鹤顶的红色。
  • :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翎:líng)
  • 岩廊:朝廷。

翻译

在那神仙居住的瑶台上有两只白鹤,它们飞到我的庭院里栖息。在我的庭院里,一年伏一次卵,生下了两只幼鹤。 其中一只幼鹤死去了,剩下的两只鹤悲伤地鸣叫。在松阴下曲折的地方重新筑成了巢,巢筑好后又带着两只幼鹤前行。 幼鹤的头顶还隐约有丹砂般的红色,洁白的羽毛已开始垂在翅膀上。在成都不认识赵公的马,在缑岭也听不到王子的笙声。 成都和缑岭在什么地方呢,忽然传来主人要留下鹤离开的消息。主人离去是要登上朝廷去,鹤也会长出双翅,日夜成长。 将来想要寻找庭院中的踪迹,那鹤会在千仞高空中像威凤一样翱翔。

赏析

这首诗以庭中鹤的生长和离去为线索,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的开头描绘了白鹤飞来庭院栖息并育雏的情景,充满了生机。然而,一只幼鹤的死亡又带来了悲伤。随后,诗中描述了幼鹤的成长和它们独特的外貌特征。接着,提到了成都和缑岭,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感。最后,主人的离去和鹤的未来成长形成了一种对比,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丰富,通过对白鹤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生命和未来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