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晚发夏津至清平公署阻雨赋五言长排十八韵

· 饶相
南迈清平道,长途畏日炎。 青衾方敛箧,红影已穿帘。 命仆催供馔,呼童早束襜。 登舆驰古道,捲幔见残蟾。 清景环苍翠,宜人屡顾瞻。 须臾云气布,渐觉太阳潜。 策马穿杨去,鸣鸠作雨占。 泼墨中天满,流膏四野沾。 飞来盈漠漠,洒后更纤纤。 品汇皆生色,炎威已解严。 弛詹憩行署,倚槛独掀髯。 无客供清话,横毡且黑甜。 片时成梦寐,一枕觉安恬。 队队云犹作,霏霏雨未厌。 空濛迷近甸,点滴落前檐。 仆马交愁湿,旌旄暂此淹。 有年方慰望,竟日更无嫌。 雨后偏多兴,题诗走笔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迈:向南行进。迈(mài)
  • 青衾:青色的被子。衾(qīn)
  • 敛箧:把东西收进箱子。箧(qiè)
  • 束襜:整理好车帷。襜(chān)
  • 驰古道:在古老的道路上奔驰。
  • 捲幔:卷起车幔。
  • 残蟾:残月。
  • 顾瞻:观看,眺望。
  • 策马:用鞭子赶马,驱马前进。
  • 作雨占:预测有雨。
  • 漠漠:形容广布的样子。
  • 纤纤:细微,形容雨丝细密。
  • 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
  • 解严:解除戒严的状态,这里指炎热的威势减退。
  • 弛詹:放下车帷,指停车休息。
  • 行署:出行时的临时住所。
  • 掀髯:笑时启口张须的样子,此处可能表示一种闲适的情态。髯(rán)
  • 黑甜:酣睡。
  • 近甸:近郊。甸(diàn)
  • 旌旄:旗帜。旌(jīng)旄(máo)

翻译

向南行走在通往清平的道路上,漫长的路途让人畏惧夏日的炎热。青色的被子刚收进箱子里,红色的阳光已经穿过帘子照进来。吩咐仆人催促准备饭食,呼唤童子早早整理好车帷。登上车子在古老的道路上疾驰,卷起车幔看到了残月。清丽的景色环绕着青葱的树木,让人感到宜人,屡次回头观看。不一会儿云彩布满天空,渐渐觉得太阳隐藏起来。驱马快速前行,鸣鸠的叫声预示着将要下雨。如同泼墨一般,乌云布满了中天,雨水流淌,滋润着四方的田野。雨水纷纷扬扬地落下,密密麻麻,洒下之后雨丝更加细密。万物都增添了光彩,炎热的威势已经解除。停下车子在临时的行署中休息,倚着栏杆独自闲适地笑着。没有客人一起谈天说地,只好躺在毛毡上酣然入睡。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睡在枕头上觉得十分安稳恬静。一队队的乌云仍然在聚集,绵绵细雨没有停止的意思。天空迷蒙,笼罩着近郊,雨点一滴一滴地落在前面的屋檐上。仆人和马匹都为潮湿而忧愁,旗帜也暂时在此停留。希望今年是个丰收年,这样一整天都不会有什么可抱怨的了。雨后更增添了许多兴致,提起笔在笔尖下流淌出诗句。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夏日出行途中的经历和感受。诗的开头描述了行程的开始以及夏日的炎热,随后展现了天气的变化,乌云密布,雨水降临,带来了凉爽,解除了炎热的威势。诗中对雨景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如“泼墨中天满,流膏四野沾”“飞来盈漠漠,洒后更纤纤”,形象地表现了雨势的浩大与细密。作者在雨中的行署中休憩,感受到了宁静与安适,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的期望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行程的疲惫,也有对雨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期待。

饶相

饶相,字志尹,号三溪。大埔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进士,授中书舍人。晋户部员外郎,监山东、河南漕运。二十二年,以诖误谪无为州判官,署州事。二十四年调任兖州判官,迁淮阳郡丞。二十八年,擢南昌知府。三十二年,升饶州兵备、江西按察副使。寻乞归养,家居三十馀年,卒。著有《三溪先生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