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贡(gòng):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 乡闱(wéi):科举时代士人参加乡试的地方,代指乡试。
- 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这里指科举考试。
- 王路:指仕途。
- 砥(dǐ):细的磨刀石,这里形容道路平坦。
- 圣言:指圣人的言论,这里可理解为科举考试所依据的经典和教条。
- 上清:道教所称的三清境之一,这里借指科举中获得高第。
翻译
每次在科举考场中感叹受到束缚和纠缠,送你迎风离去时心中一阵怅然。 仕途到来的路看似长久而平坦,圣人的言论何必总是如同天理一般绝对。 在炎热的风、炽热的日下奔波了三千里,在夜晚的雨、寒冷的灯下苦读了二十年。 如果能被选拔为上清之选(科举高中)那堪以一笑,也许应该原本就只是为了旧时的那点功名钱财。
赏析
这首诗是顾清写给陈丕显的赠别诗,诗中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一些思考和对陈丕显的勉励与感慨。
首联通过“每从场屋叹拘缠,送子临风一怅然”,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束缚和无奈之感,以及送别陈丕显时的怅然心情。
颔联“王路到来长似砥,圣言何必总如天”,对仕途的看似平坦和科举所依据的经典教条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反映出诗人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反思。
颈联“炎风赤日三千里,夜雨寒灯二十年”,用“炎风赤日”和“夜雨寒灯”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陈丕显为科举考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尾联“选作上清堪一笑,也应元只旧时钱”,则表达了对科举成功的一种复杂态度,既希望陈丕显能科举高中,但又对科举的功利性有所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对陈丕显的赠言,反映了当时文人在科举制度下的心态和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