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蛙

· 顾清
入秋足霖雨,颇长南池渌。 鸣蛙欣所遇,日夕鼓其族。 喧喧未渠已,隐隐撼吾屋。 群和杂蛄蚓,间噪警鹅鹜。 已惊西堂梦,复乱城南读。 孔公乃纪实,周生斯矫俗。 鼓吹本吾厌,矧兹强称目。 盐调恧胹熊,灰洒念燔菊。 顾兹繁有徒,一一胜掩扑。 维天运四时,万品均化育。 妍媸与细大,赋受咸自足。 春阳鸣鹂鹒,寒雨悲蛩蠋。 时至理则然,天机讵能伏。 可憎谅多在,君意偶斯属。 不见趸与蛇,无声日衷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霖雨(lín yǔ):连绵大雨。
  • :它,这里指蛙鸣。
  • 蛄蚓(gū yǐn):蝼蛄与蚯蚓。
  • (wù):鸭子。
  • (nǜ):惭愧。
  • 胹熊(ér xióng):煮熊肉。
  • 燔菊(fán jú):烧菊花。
  • (jù):岂,怎。
  • 蛩蠋(qióng zhú):蛩是蟋蟀,蠋是毛虫。

翻译

进入秋天之后,接连下起了大雨,让南池的水变得很绿。 青蛙为自己遇到这样的环境而高兴,从早到晚不停地鸣叫着它们的族群。 喧闹声没有停止,隐隐地撼动着我的屋子。 蛙声和着蝼蛄、蚯蚓的叫声,中间还夹杂着惊起鹅鸭的噪声。 已经惊醒了我在西堂的梦,又搅乱了我在城南的读书声。 孔公是如实记录,周生这是矫正流俗。 鼓吹的声音本来就让我厌恶,何况现在这样勉强称得上是悦目的景象。 用盐调味烹饪熊肉让我惭愧,灰尘洒落想到烧菊花的情景。 想到这些繁多的生物,一个一个地去消灭都胜过忍受它们的喧闹。 上天运行四季,万物都得到化育。 美丑与大小,上天赋予的都自然充足。 春天有黄鹂鸣叫,寒雨中有蟋蟀和毛虫感到悲哀。 时节到了,道理就是这样,自然的规律怎能被压抑。 让人讨厌的事物也许很多,您的心意偶尔也会偏向某处。 看不见的蜈蚣和蛇,默默地整天在毒害着(人们)。

赏析

这首诗以秋雨中的蛙鸣为切入点,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声音和活动,以及它们所引发的作者的感受和思考。诗中通过对蛙鸣、蛄蚓声、鹅鹜噪等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喧闹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喧闹的厌烦。同时,作者也提到了自然界的规律,如四季的运行和万物的化育,认为这是天理使然,不可违背。诗的最后,作者以蜈蚣和蛇的暗中毒害为例,暗示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和不良现象。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绘,也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