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学士先生所种二柏树歌

· 顾清
君不见刘保斋、柯竹岩,一时名声齐斗南。文鹓孔翠赤霄上,遗迹世人争竦瞻。 玉堂之南双翠柏,传是竹岩先生手所植。我来抚玩不忍去,树底犹疑有行迹。 忆初种来今几年,高标已见摩云天。雨淋日炙长苔藓,虬须龙甲皆苍然。 斜阳独立双树阴,寒天老气转萧森。丈夫有作期百世,此物岂异甘棠林。 我歌双柏篇,继彼角弓吟。古人已恨材难用,何处悠悠语此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鹓(yuān):凤凰一类的鸟。
  • 竦(sǒng)瞻:恭敬地瞻仰。
  • 虬(qiú)须:卷曲的胡须。
  • 龙甲:这里指树皮像龙的鳞片。
  • 萧森:形容草木凋零衰败。

翻译

您没听说过刘保斋、柯竹岩吗?他们当时的名声在南方可谓不相上下。他们如同凤凰孔雀翱翔在赤霄之上,他们的遗迹被世人争相恭敬地瞻仰。 在玉堂的南面有两棵翠柏,传说是柯竹岩先生亲手所种植。我前来观赏抚摸,不舍得离去,在树底似乎还能感觉到先生的行迹。 回忆起初种植到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年,高大的树标已经高耸直入云天。经过雨水冲刷和阳光暴晒,树上长满了苔藓,卷曲的树枝和像龙鳞般的树皮都呈现出苍然的姿态。 在斜阳下独自站在两棵树的树荫下,寒冷的天气中,古老的气息转而变得凋零衰败。大丈夫有所作为是期望能流传百世,这两棵柏树难道不同于那甘甜的棠梨树吗? 我歌唱这两棵柏树的篇章,继承那《角弓》的吟咏。古人已经遗憾人才难以被任用,在何处能悠然地表达出这种心情呢?

赏析

这首诗以刘保斋、柯竹岩的名声起笔,引出柯竹岩所种的两棵柏树,通过对柏树的形态、经历的描写,表达了对柯竹岩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有所作为、人才得以任用的期望。诗中描绘柏树高大参天,经雨晒而苔藓丛生、枝干苍然,营造出一种古老、沧桑的氛围。在双树阴下,诗人感受到寒天老气的萧森,进而联想到大丈夫应追求百世之业,而柏树也如同甘棠林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最后,诗人通过歌唱双柏篇,继承《角弓》的吟咏,抒发了古人对人才难用的遗憾以及自己对此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借柏树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