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墓儿

神塘山阳敬亭北,三尺高坟土花涩。 戚容满面谁家儿,向客未言先掩泣。 自言生身才八月,黄口呱呱流乳汁。 可怜儿父在鬼簿,催赴泉台趋令急。 此时阿母方始嫁,绿鬓红颜踰二十。 一朝忽作未亡人,无意独生判绝粒。 哭夫横抱似夫儿,夫业有儿还可葺。 茹悲饮恨度朝暮,鸾镜凤钗都什袭。 澜翻刘向列女传,手写共姜诗暗习。 寒灯不厌剪刀冷,暑夜勤将麻缕缉。 共嘲壮夫既夭折,弱稚那能保成立。 朱门众子多下流,况尔寡妻何所及。 母志坚持肯少动,覆水难收终要拾。 八龄即遣就外傅,发绾双鬟驱负笈。 束修累岁力经营,笔札随时苦供给。 三餐同咬菜根饭,井臼甘劳爨躬执。 叮咛告诫言满耳,一日辛酸几回集。 从此操危又虑深,幸尔成人在乡邑。 母能守节儿读书,欢若卑官转崇级。 百年光景等须臾,思报慈恩心汲汲。 谁知此念竟虚负,母命云殂断呼吸。 吁天叩地了莫闻,猛欲下从无路入。 空将两眼带血泪,洒浸松根土痕湿。 田间来取蓼与荼,覆得新庵大如笠。 海枯石烂系哀思,何日何年忘郁悒。 我闻此言亦凄惨,下马坟前频慰揖。 为儿作歌儿谓谁,关西孙子其名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墓儿:指在墓地附近居住的孤儿。
  • 土花涩:指坟墓上的泥土因干旱而显得粗糙。
  • 黄口呱呱:形容婴儿的哭声。
  • 未亡人:指寡妇。
  • 判绝粒:决定绝食而死。
  • 鸾镜凤钗:指妇女的梳妆用品。
  • 什袭:收藏。
  • 澜翻:形容翻阅书籍的样子。
  • 列女传:古代记载妇女事迹的书。
  • 暗习:暗中学习。
  • 剪刀冷:形容剪刀因寒冷而冰冷。
  • 麻缕缉:指编织麻线。
  • 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 外傅:指外部的老师。
  • 发绾双鬟:指女子的发髻。
  • 束修:指学费。
  • 笔札:指书写工具。
  • 井臼甘劳:指勤劳地做家务。
  • 爨躬执:亲自做饭。
  • 操危:指担忧和辛苦。
  • 郁悒:忧郁不乐。

翻译

神塘山阳敬亭北,有一座三尺高的小坟,泥土干涩。一个面带忧愁的孤儿,向人诉说未开口便已泣不成声。他自述出生仅八月,父亲便去世,母亲年轻貌美,突然成为寡妇,决定绝食而死。但她看到怀中的婴儿,决定活下去,为了儿子的未来,她忍受着悲痛,日夜辛勤劳作,学习《列女传》,暗中练习书写。她不畏寒冷,不惧炎热,辛勤地编织麻线,尽管外界嘲笑她和孩子,她坚持不懈,送儿子去外地上学,辛苦筹措学费,供给书写工具。她与儿子同甘共苦,亲自做饭,日夜叮咛告诫,深感忧虑,幸好儿子在乡里成长成人。母亲守节,儿子读书,母子俩的生活逐渐好转。但百年光景转瞬即逝,儿子想要报答母亲的恩情,却未能如愿,母亲去世,儿子悲痛欲绝,泪洒坟前,无法追随母亲而去。他在田间取来蓼荼,为母亲建了一个新庵,海枯石烂也无法忘记母亲的恩情。我听闻这一切,感到凄惨,下马在坟前频频安慰。这个孤儿是谁?他是关西的孙子,名叫伋。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孤儿的口述,展现了一个寡母在丈夫去世后,如何坚强地抚养儿子成长的故事。诗中,母亲的坚韧和无私,儿子的感恩和悲痛,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深深打动了读者。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母子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深沉的怀念与感激。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郑文康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