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刘基
红榴花下宜男草,色与人俱好。佳人重色爱新花,只恐东风渐急、夕阳斜。 岂知浮艳难长久,看见花枝瘦。琐窗晨启怨花空,不觉玉颜憔悴、减春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宜男草:即萱草,传说中能使人忘忧的一种草。
  • 重色:看重颜色,即喜爱美丽的颜色。
  • 东风渐急:指春天的风逐渐变得强劲。
  • 夕阳斜:太阳西下,光线斜射。
  • 浮艳:指短暂而虚浮的美丽。
  • 花枝瘦:形容花朵因凋谢而显得瘦弱。
  • 琐窗: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 怨花空:因花已凋谢而感到悲伤。
  • 玉颜憔悴:形容女子因忧愁而面容憔悴。
  • 减春红:指女子的容颜因忧愁而失去了春天的红润。

翻译

红色的石榴花下,宜男草的颜色与人的心情一样美好。美丽的女子看重颜色,喜爱新的花朵,只担心春天的风逐渐变得强劲,夕阳斜照。

谁知那短暂而虚浮的美丽难以长久,看到花朵因凋谢而显得瘦弱。清晨打开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户,因花已凋谢而感到悲伤,不知不觉中,女子的容颜因忧愁而憔悴,失去了春天的红润。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石榴花、宜男草和女子的情感变化,表达了美丽短暂、人生易老的哀愁。诗中,“红榴花”与“宜男草”相映成趣,展现了初春的生机与美好。然而,随着“东风渐急”和“夕阳斜”,美好的景象逐渐消逝,象征着青春和美丽的短暂。后句中,“浮艳难长久”和“花枝瘦”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主题。结尾处,女子的“玉颜憔悴”和“减春红”则深刻地反映了因美好逝去而产生的无尽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美丽易逝的深刻感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