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倭夷渐逼潮州海上徵兵甚急感事书怀因寄玄纬四首

徐吴收战马,闽粤遂夷歌。 水斗潮难至,郊寒垒渐多。 鲸鲵今未灭,舟楫问如何。 尔辈看铜柱,中原有伏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倭夷:指日本侵略者。
  • 潮州:地名,位于今广东省东部。
  • 徵兵:征召士兵。
  • 玄纬: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徐吴:地名,指江苏一带。
  • 闽粤:福建和广东的合称。
  • 夷歌:指外族的歌曲,这里指日本侵略者的歌声。
  • 水斗:指水战。
  • 郊寒:郊外的寒冷,这里指战地的荒凉。
  • :军事防御工事。
  • 鲸鲵:古代指海中的大鱼,比喻敌人。
  • 舟楫:船只。
  • 铜柱:古代标志国界的柱子,这里指边疆。
  • 伏波:指伏波将军,古代将军的一种称号,这里泛指军队。

翻译

徐吴地区收回了战马,闽粤之地却响起了外族的歌声。 水战难以展开,因为潮水难以到达,郊外的军事工事却越来越多。 海中的大鱼(敌人)还未被消灭,我们该如何应对水上的战斗? 你们去看那铜柱(边疆的标志),中原还有伏波将军(军队)在守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胁,潮州一带的紧张局势。诗人通过对战马、夷歌、水斗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边疆的危机。诗中“鲸鲵今未灭”一句,既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恨,也反映了战争的艰难。最后提到“中原有伏波”,则透露出对国家军队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