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林彦文刘山驿作诗

· 刘基
青泥九折度危峰,翠木千章集远风。 欲为流离安堡障,宁辞辛苦涉蒿蓬。 梧桐叶落无栖凤,荆棘枝寒有怨鸿。 旦夕升虚聊望楚,何时重赋定方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作诗。
  • 九折:形容曲折多次。
  • 千章:形容树木繁多。
  • 流离:指流离失所的人。
  • 堡障:小城,这里指可以安身的地方。
  • 蒿蓬:指野草,比喻艰难的环境。
  • 梧桐叶落:梧桐树的叶子落下,常用来比喻孤独或失意。
  • 荆棘枝寒:荆棘的枝条在寒冷中,比喻环境恶劣。
  • 怨鸿:哀鸣的大雁,比喻哀怨的人。
  • 升虚:登上高处。
  • 望楚:眺望远方,楚地,这里泛指远方。
  • 定方中:指确定方向,这里可能指安定下来。

翻译

攀越曲折的青泥小径,翻过险峻的高峰,眼前是翠绿的树木,千株万株,迎接着远方的风。 我愿意为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筑起屏障,让他们有安身之所,即使这意味着我要辛苦地穿越荒芜的野草。 梧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没有了凤凰的栖息;荆棘丛中,枝条在寒风中颤抖,只有哀怨的大雁在鸣叫。 我早晚登上高处,眺望远方,不知何时才能安定下来,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艰难跋涉的旅途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诗中,“青泥九折度危峰”和“宁辞辛苦涉蒿蓬”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而“欲为流离安堡障”则体现了诗人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和帮助的愿望。后两句通过“梧桐叶落”和“荆棘枝寒”的意象,传达了孤独和失意的情感。结尾的“旦夕升虚聊望楚,何时重赋定方中”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安定生活的深切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