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石末公闻有诏使不至

· 刘基
祈招旦夕动遐心,疾首西归望好音。 凤下丹霄云杳杳,鱼飞碧海雾沉沉。 徒言雨露无私润,谁谓阳和未溥临。 何日六师能电扫,周原依旧载驰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祈招:祈求召唤。
  • 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暂。
  • 遐心:远方的思念或期望。
  • 疾首:痛心,形容非常忧虑或痛苦。
  • 西归:指回到西方,可能指回到京城或故乡。
  • 凤下丹霄:凤凰从红色的天空中降落,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出现。
  • 云杳杳:云层深远,形容景象模糊不清。
  • 鱼飞碧海:鱼在碧蓝的海中飞跃,形容景象壮观。
  • 雾沉沉:雾气浓重,形容景象昏暗。
  • 徒言:空说,无实际行动。
  • 雨露:比喻恩泽。
  • 无私润:无偏私地滋润万物。
  • 阳和:春天的温暖气息,比喻君王的恩泽。
  • 未溥临:未广泛到达。
  • 六师:指六军,即国家的军队。
  • 电扫:比喻迅速而有力地扫除。
  • 周原:指周朝的故土,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载驰骎:形容马匹奔驰的样子。

翻译

祈求召唤的消息早晚传来,我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痛心地西望,期待着好消息。凤凰从红色的天空中降落,云层深远,景象模糊;鱼在碧蓝的海中飞跃,雾气浓重,景象昏暗。空说雨露无偏私地滋润万物,但谁又能说春天的温暖气息未广泛到达呢?何时国家的军队能迅速而有力地扫除一切障碍,中原地区依旧马匹奔驰,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繁荣的渴望。诗中通过凤凰、鱼等意象,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寓含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人的语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