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州谒董子祠

广川晴雪后,驻马董生祠。 帷在知曾下,园荒似不窥。 疏林堕残叶,枯柳宿寒鸱。 老作江都客,传经愧我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景州:地名,今河北省景县。
  • 董子祠:纪念董仲舒的祠堂,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
  • 广川:地名,董仲舒的故乡,今河北省景县一带。
  • 驻马:停马,指诗人停下马匹。
  • 董生:指董仲舒。
  • 帷在知曾下:指董仲舒曾在家中设帷讲学,传授知识。
  • 园荒似不窥:形容祠堂周围的园子荒凉,似乎很久无人打理。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枯柳:干枯的柳树。
  • 寒鸱:寒鸦,一种鸟。
  • 江都客:指诗人自己,江都是扬州的古称,诗人可能是扬州人或曾在扬州居住。
  • 传经:传授经典,指传授儒家经典。
  • 愧我师:感到愧对董仲舒这样的老师。

翻译

在广川晴朗的雪后,我停马在董仲舒的祠堂前。 虽然帷帐已不再,园子荒凉似乎久未人迹。 稀疏的树林落下残叶,干枯的柳树上寒鸦栖息。 我这老江都的客人,传授经典时感到愧对董仲舒这样的老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访问董仲舒祠堂时的景象和情感。诗中,“广川晴雪后”一句,既描绘了景色的清新,也暗示了时间的宁静。通过“帷在知曾下,园荒似不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昔日讲学盛况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祠堂的荒凉和诗人的孤寂。结尾的“传经愧我师”,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的敬仰与自愧不如的情感,体现了儒家学者对先贤的尊重与自我反省的精神。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