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仲山和尚群鱼图

· 刘基
濠梁之乐谁能写,袁蚁死后无画者。上人安知身非鱼,援毫貌出态更殊。 剡藤素拂秋云冷,眼前惊见沧江永。翠尾轻披水上萍,玉鳞倒漾空中影。 前行十二相回环,吹涝喣沫渊沄间。最后群趋俨成列,皎若寒霄舞流雪。 却思昨夜风雨来,赤鲤已去随奔雷。鲰鲜不作霄汉梦,潜心泳暖何悠哉。 赠言还画重太息,芒鞋竹杖今何适。慎勿作海水汹涌龙峥嵘,空令素壁凝尘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濠梁: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比喻逍遥自在的乐趣。
  • 袁蚁:指袁安,东汉画家,善画蚁,此处泛指画家。
  • 援毫:执笔。
  • 剡藤:指用剡溪藤制成的纸,常用于书画。
  • 沧江:泛指江河。
  • 翠尾:指鱼的尾巴。
  • 玉鳞:指鱼的鳞片。
  • 吹涝喣沫:形容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 渊沄:形容水流湍急。
  • 皎若:明亮如同。
  • 赤鲤:红色的鲤鱼。
  • 鲰鲜:小鱼。
  • 霄汉:天空。
  • 潜心泳暖:专心游泳,享受温暖。
  • 芒鞋竹杖:指隐士的装束。
  • 汹涌:形容水势浩大。
  • 龙峥嵘:形容龙威猛。
  • 素壁:白色的墙壁。

翻译

谁能描绘出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的乐趣,自从袁安死后,再也没有出色的画家了。这位和尚仿佛自己就是鱼,挥毫泼墨,画出的鱼儿姿态更加独特。

用剡溪藤纸轻轻拂过,仿佛秋云般冷清,眼前突然出现了广阔的江河。鱼的翠尾轻触水面上的浮萍,玉鳞在空中倒映出影子。

前行的鱼儿十二只,相互环绕,在湍急的水流中吹泡吐沫。最后,一群鱼儿整齐地游来,明亮如同寒夜中的流雪。

想起昨夜的风雨,那红色的鲤鱼已经随着雷声远去。小鱼们不再梦想飞上天空,而是潜心游泳,享受着温暖,多么悠闲啊。

我将这些话和画一起赠给你,心中充满了感慨,穿着芒鞋,拿着竹杖,现在该去哪里呢?千万不要画出汹涌的海水和威猛的龙,只会让白色的墙壁上积满灰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仲山和尚所画群鱼图的赞美,展现了画中鱼的生动姿态和画家的精湛技艺。诗中“濠梁之乐”和“袁蚁死后无画者”表达了对古代画家袁安的怀念和对现代画家的期待。后文通过对鱼儿游动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结尾的“慎勿作海水汹涌龙峥嵘”则是对画家的一种劝诫,希望他不要追求过于雄壮的题材,而是保持画作的清新与自然。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