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 刘基
千林摇落暮天寒,短景经檐岁序残。 口舌得官齐虏易,膏肓致疾上医难。 无根荒蔓风飘急,阅世松乔气厚蟠。 鸿雁随阳经远道,帛书何日到长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林摇落:形容树木枝叶凋零。
  • 短景:指日短。
  • 岁序残:一年即将结束。
  • 口舌得官:通过言辞辩论获得官职。
  • 齐虏:指齐国的奴隶,这里比喻轻易得到的东西。
  • 膏肓致疾:比喻病入膏肓,难以治愈。
  • 上医:高明的医生。
  • 无根荒蔓:没有根基的蔓延植物。
  • 阅世松乔:经历世事的松树和乔木,比喻坚韧不拔。
  • 气厚蟠:气势雄厚,盘旋不散。
  • 鸿雁随阳:鸿雁随季节迁徙,比喻远行。
  • 帛书:写在丝帛上的书信。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代朝廷或远方。

翻译

树木的枝叶在寒风中纷纷落下,天色已晚,一年即将结束。通过言辞辩论轻易获得官职,但病入膏肓却难以治愈。没有根基的荒蔓植物在风中飘摇,而经历世事的松树和乔木气势雄厚,盘旋不散。鸿雁随着季节迁徙,远行至远方,不知何时才能收到来自长安的书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深秋的萧瑟景象,通过对比“口舌得官”与“膏肓致疾”的难易,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多舛的感慨。诗中“无根荒蔓”与“阅世松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结尾的“鸿雁随阳”和“帛书何日到长安”则抒发了对远方和未来的期盼与忧虑。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