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瀛德趋东昌道中杂言八首

普天同荷帝,四海久销兵。 夷虏终荒服,东南旧翰屏。 甄陶真宰事,桑土腐儒情。 近喜蠲祖诏,恩波及耨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瀛德: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瀛洲(传说中的仙山)和德州。
  • 荷帝:承受皇帝的恩泽。
  • 销兵:停止战争。
  • 夷虏:古代对边疆民族的蔑称。
  • 荒服:边远地区。
  • 翰屏:屏障,比喻国家的边疆。
  • 甄陶:培养,造就。
  • 真宰:天,自然之主宰。
  • 桑土:指农业,耕种的土地。
  • 腐儒:指迂腐的儒者。
  • 蠲祖诏:免除祖先的诏令,指免除赋税或劳役的诏令。
  • 恩波:恩泽。
  • 耨耕:耕种。

翻译

普天之下都承受着皇帝的恩泽,四海之内久已停止了战争。 那些边远民族终究只是边疆的野蛮人,而东南地区则是我们国家的坚固屏障。 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天意所为,而耕种土地则是腐儒们的情感所在。 最近喜闻免除了祖先的诏令,恩泽惠及了耕种的农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欣慰和对农业社会的关怀。诗中,“普天同荷帝,四海久销兵”描绘了一个国家统一、和平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喜悦。后句通过对“夷虏”和“翰屏”的对比,强调了东南地区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则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赞赏,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民本思想。

蔡文范

明江西新昌人,字伯华。隆庆二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张居正起复,同舍郎艾穆、沈思孝以抗疏廷杖,文范慷慨护视,谪闽司运官。居正没,起武库郎,出为湖广学使,升广东参议。有《缙云斋稿》、《甘露堂集》。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