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篇

· 薛雍
郊草初萌芽,母犊幸不死。 去年多冻寒,况乳新犊子。 今年田又圃,犁力堪怜汝。 伛偻引索绳,蹢躅林外墅。 乳犊忽相失,顾望若欲语。 呼声高吁吁,一见前奔去。 相欣母子情,天性物亦具。 春雨满南郊,田功棘如许。 载耕还载息,那忍加箠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这里形容牧牛者弯腰的样子。
  • 蹢躅(zhí z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 箠楚(chuí chǔ):古代抽打犯人的刑具,这里指鞭子。

翻译

郊外的草刚刚萌芽,母牛和牛犊侥幸没有死去。去年天气多寒冷,更何况母牛还要哺育新生的牛犊。今年田地又要耕种,犁地的力气让人怜惜你(指母牛)。牧牛者弯腰牵引着绳索,母牛缓缓徘徊在林外的村舍。牛犊忽然走丢了,母牛环顾四周好像想要说话。它高声呼喊,吁吁作响,一看到牛犊就向前奔去。它们相互欣喜的母子情,是天性使然,万物都具备。春天的细雨洒遍南郊,农耕之事繁多艰难。(母牛)一边耕种一边休息,怎么忍心对它加以鞭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牧牛的情景,体现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牛的怜悯之情。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背景,去年的寒冷使得母牛和牛犊能存活下来实属不易。接下来描述了今年的耕种情况,牧牛者牵引着母牛犁地,体现出劳作的艰辛。母牛和牛犊走失后相互寻找的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它们之间的母子情,这种情感是天性的体现,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最后提到春雨中的南郊农耕繁忙,但作者认为不应过度驱使母牛,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劳动的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牧牛场景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对生命和劳动的关怀。

薛雍

薛雍,字子容,号拯庵,一号南潮。饶平人。亹子。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以亲老不赴南宫试。亲没,数次会试不第。尝读书莲花山,从杨少默受良知之学,复留心经世,旁及天官律历。未仕而卒。有《南潮诗集》、《拯庵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