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海目宫谕过访留夜酌

夜合花开欲雨天,淹留相对一灯前。 却怜铃柝孤城静,不道云霞曲径偏。 把酒正逢徐孺榻,论心还寄来生船。 十年燕市空裘马,回首风尘已惘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夜合花:植物名,夏季开放,花朵朝开夜合。
  • 淹留:羁留,逗留。(“淹”,yān)
  • 铃柝(tuò):巡逻、报警用的铃铛梆子。
  • 徐孺榻:后汉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唯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用“徐孺榻”表示对贤士的礼待。
  • 裘马: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翻译

夜合花绽放,天空仿佛快要下雨,我们在此逗留,相对坐在一盏灯前。 却怜惜那铃铛梆子声中,孤城显得如此寂静,没提到这云霞缭绕的曲径是如此偏僻。 端起酒杯,正如同徐孺子得到特意安排的榻一样受到礼待,谈论心事,还寄托于来生之船。 在燕市已经十年,轻裘肥马的生活徒然一场,回首过往的风尘往事,心中已是一片惘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宫谕在夜晚相聚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慨。首联通过夜合花和欲雨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有些忧伤的氛围,两人在灯前相对而坐。颔联描写了孤城的寂静和曲径的偏僻,增添了一种清冷的感觉。颈联中用“徐孺榻”的典故,表现对友人的尊重和礼遇,同时也表达了彼此倾心交谈的情景。尾联则是作者对自己十年燕市生活的回顾,发现那曾经的豪华生活如今已如过眼云烟,回首往事,心中充满了惘然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幽深,通过对环境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去的反思。

黎邦琰

黎邦琰,一作邦炎。字君华,号岱舆。从化人。民表长子。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官临川知县,历仕江西右参政。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致仕归。有《旅中稿》、《南秀堂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清雍正《从化县新志》卷三有传。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