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山

十载驱驰念远游,挂帆一日过灵洲。 萧萧烟树青山暮,逐逐凫鸥碧岸秋。 傲世功名怜彩笔,逢人意气动吴钩。 振衣独上高台望,海色天风散客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驱驰(qū chí):奔走,效力。
  • 灵洲:山名,此指小金山。
  • 萧萧:草木摇落声。
  • 逐逐:追逐貌。
  • 凫鸥(fú ōu):水鸟名。
  • 傲世:谓轻视世人。
  • 彩笔:即五色笔,比喻文才。
  • 吴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翻译

十多年来奔走效力,心中一直想着远行游历,如今终于扬帆起航,一天就经过了灵洲(小金山)。傍晚时分,山上烟雾缭绕,树木萧萧作响,青山显得有些昏暗;岸边秋意正浓,水鸟相互追逐嬉戏。我轻视世间的功名利禄,只怜惜自己的文才;遇到意气相投之人,心中的壮志豪情便如吴钩宝剑般锐利欲动。我整好衣裳,独自登上高台远望,大海的景色和天上的风,驱散了我这个游子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历小金山的情景和心境。首联交代了诗人长久以来对远游的渴望,以及终于实现的喜悦。颔联通过描写烟树、青山、凫鸥等景物,营造出一种萧索而又富有生机的秋日氛围。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和对文才的珍视,以及遇到知音时的豪情壮志。尾联中,诗人登上高台,眺望海色天风,心中的忧愁得以消散,体现了大自然对人的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

黎邦琰

黎邦琰,一作邦炎。字君华,号岱舆。从化人。民表长子。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官临川知县,历仕江西右参政。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致仕归。有《旅中稿》、《南秀堂稿》。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清雍正《从化县新志》卷三有传。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