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欧廷评丈方武选年兄梁祠部舅氏过得金舍人宅得云字
鸣玉严趋下五云,舍人元是凤毛群。
开尊竹底钟声过,握管窗前木叶闻。
天入九关回暝色,凉生三径散清芬。
可怜叔夜空凡骨,抱犊虚谈石室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玉: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相击发声,故用以称官员的佩玉。(“鸣”读作“míng”)
- 趋:快走,古代臣子见君主时的一种礼节。
- 五云: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其为祥瑞之兆,也用作皇帝所在之处的代称。
- 舍人:官名,这里指金舍人。
- 凤毛: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 尊:酒杯。
- 管:笔。
- 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 清芬:清香,也比喻高洁的德行。
- 叔夜: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嵇康的字,他崇尚老庄,追求自然,反对礼教。这里作者以嵇康自比。
- 凡骨:凡人的躯体,指气质平庸。
- 抱犊:成语“抱犊山阴”的缩写,指隐居的行为。
- 石室文:传说中仙人石室中的经典,这里指虚幻的仙道之文。
翻译
官员们身佩鸣玉,庄重地快步走向那如五彩祥云般的皇宫,金舍人原本就是如凤毛麟角般的杰出人才。在竹林下摆开酒杯,钟声轻轻飘过,在窗前握笔写作,能听到树叶飘落的声音。天色渐暗,仿佛进入九重天门后回归的暮色,凉意渐生,三条小路散发着清幽的芬芳。可惜我如同嵇康一样只是个气质平庸的人,在这空谈论着如隐居石室般虚幻的仙道文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拜访金舍人的情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金舍人的赞赏以及对自己平凡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鸣玉”“五云”等词,展现出官员们的庄重和皇宫的威严,同时突出了金舍人的杰出。颔联描写了在竹底饮酒和窗前写作的场景,充满了诗意。颈联的“天入九关回暝色”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凉生三径散清芬”则表现出秋夜的清幽。尾联作者以嵇康自比,表达了自己自认平凡,对虚幻的仙道之文的空谈感到无奈。整首诗意境优美,用词精准,将秋夜的氛围和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