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中诸公怀予游罗浮归而奉答

名山期独往,采药不同君。 夜听罗浮雨,心摇桂水云。 风尘终自远,鸾鹤可为群。 惟有东林社,斋钟讵复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名,在广东省东江北岸。(“罗”读音:“luó”,“浮”读音:“fú”)
  • 桂水:河流名,在湖南桂阳县。(“桂”读音:“guì”)
  • 鸾鹤:常用来象征祥瑞,也常用来比喻仙人的坐骑或仙人。(“鸾”读音:“luán”,“鹤”读音:“hè”)
  • 东林社:佛教净土宗初祖慧远曾在庐山东林寺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此处东林社可能借此典故,表达一种超脱尘俗的理想境地。(“东林”读音:“dōng lín”)
  • 斋钟:寺庙里报斋时的钟鼓声。(“斋”读音:“zhāi”)

翻译

我期望独自前往名山,无法与您一同去采药。夜晚倾听着罗浮山的雨声,我的心随着桂水的云雾飘荡。尘世的纷扰终究会远去,也许能与仙人的坐骑为伴。只是那东林社般的理想境地,寺庙里报斋的钟鼓声难道还能再听到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独自游历名山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诗的开头表明诗人希望独自前往罗浮山采药,体现了他对独立探索的渴望。“夜听罗浮雨,心摇桂水云”,通过听觉和想象,将罗浮山的雨和桂水的云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远方的向往。“风尘终自远,鸾鹤可为群”,表达了诗人对摆脱尘世纷扰、追求高洁境界的期望,认为自己最终能够远离世俗的烦恼,与祥瑞的鸾鹤为伴,暗示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流露出对理想境地的憧憬和对尘世的一丝无奈,东林社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俗的理想,而斋钟的不闻则暗示着这种理想的难以实现。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