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高

泰山高,群岳之长帝所褒;眷来烟雾相亏蔽,丛薄时闻狐虎嗥。 风景一至朱明盛,碧空澄霁妖兽逃;五十馀盘天孙座,俯临万象见秋毫。 十洲三岛在咫尺,召集仙人奏云璈;仙人手酌流霞杯,荐以三千度索桃。 桃花桃子开又结,泰山之高高莫埒。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群岳:众多的山岳。
  • 帝所褒:被天帝所褒奖。
  • :回头看,这里可理解为这里的、此处的。
  • 丛薄:茂密的草丛。
  • (háo):吼叫。
  • 朱明:夏季。
  • 澄霁(jì):雨过天晴。
  • 妖兽:这里指邪恶的动物,也可理解为传说中的怪兽。
  • 十洲三岛: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云璈(áo):一种乐器。
  • 流霞杯:传说中神仙所用的酒杯,里面的酒饮之能成仙。
  • :进献。
  • 度索桃:神话传说中的仙桃。
  • (liè):等同。

翻译

泰山是如此高大,是众多山岳中的长者,被天帝所夸赞;此处烟雾缭绕相互遮蔽,茂密的草丛中不时传来狐虎的吼叫。

当夏季风景最为繁盛时,碧蓝的天空雨过天晴,邪恶的妖兽都逃走了;登过五十多盘山路如同登上了织女的星座,俯身向下可以看清万物的细微之处。

十洲三岛仿佛近在咫尺,召集仙人演奏云璈;仙人手拿流霞杯,进献三千度索桃。

桃花绽放后桃子结出,泰山的高大无人能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秘神奇。诗的开头写泰山为群岳之长,受到天帝的褒奖,突出了泰山的地位。接着描述了泰山的环境,烟雾缭绕,草丛中有狐虎吼叫,增添了神秘的氛围。到了夏季,景色美好,天空晴朗,妖兽逃逸,展现出泰山的生机与祥和。诗人登上泰山,感觉如临织女星座,俯瞰万物,体现出泰山的高大雄伟和视野的广阔。后面提到十洲三岛近在咫尺,仙人演奏乐器,进献仙桃,更是增添了泰山的神话色彩。最后以泰山的高大无人能比作结,强调了泰山的独特地位。整首诗意境宏大,富有想象力,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卢若腾

卢若腾,清兵攻下金门、厦门。次年,遂与沈佺期等东渡,寓澎湖。病亟,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氏风情豪迈,喜六书之学,于文学创作主张需有真实情感,最忌无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气」,以直抒心志。尝自述:「丧乱以来,惊心骇目之事,层见?出,其足供诗料者多矣。」因此其诗颇能反映郑成功复台之艰难,披露郑军纪律不严,至骚扰掳掠百姓之事,以「诗史」观之,未尝不可。此外,卢氏闲退金门时,亦写下品茗、歌咏当地风土之诗篇,清新可诵。著作甚丰,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门鲁王冢发掘《留庵文集》、《留庵诗集》、《岛噫诗》等。不过诗集中与台湾有关之作不多,或存于《岛噫诗》,或存于《留庵诗文集》内,前者目前可见版本有:(1)旧钞本八世胞侄孙卢德资重录(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四五种,1968年。(3)台北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4)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第二种系根据旧钞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选》一卷(序十、书二、疏十、露布一、传一);而第三、四种又悉据第二种版本。《留庵诗文集》系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依据林策勋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书籍著录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岛噫诗》所无。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鸡晓霞〉三首诗应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撰)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