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尚宝伯承弟仲连归濮阳

李侯芳誉腾青云,更有爱弟能攻文。 担簦远来游上国,历块丰神倾昔闻。 共着斑衣奉慈母,满挹黄封起为寿。 谢庭玉树乃连枝,玄圃灵芝竞三秀。 兄也委身奉明主,弟也翻飞向林薮。 谁肯咸阳作布衣,却待燕台收马首。 两情去住正堪怜,歧路还逢雨雪天。 尧祠苍莽望中断,濮水潺湲何处边。 青门群公争祖席,知尔思归留不得。 云霄豪举讵为难,麟角凤毛人共识。 池塘别后句应成,宝月流辉在玉京。 倚门予独劳归梦,鸿雁南飞少寄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ēng):古代有柄的笠,像现在的雨伞。
  • 历块:指骏马越过沟坎。
  • (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 黄封:指酒。
  • 谢庭玉树:比喻优秀子弟。
  • 连枝:这里指兄弟。
  • 玄圃灵芝:比喻优秀人才。
  • (sǒu):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
  • 尧祠:祭祀尧的祠庙。
  • 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翻译

李侯美名远扬直上青云,更有贤弟擅长写文章。他们背着雨伞从远方来到京城,那骏马般的风采和神韵早有听闻。 一起穿着彩衣侍奉慈母,满满地斟上美酒起身祝寿。谢家优秀的子弟如同连枝的玉树,玄圃中的灵芝竞相展现美好。 哥哥投身侍奉圣明的君主,弟弟却转身飞向山林湖泽。谁愿意在咸阳做个平民,只等待在燕台调转马头(有所作为)。 两人的离别之情和去留之态实在令人怜惜,在岔路口又遇上了雨雪天气。遥望那苍茫的尧祠在视线中渐渐中断,那潺潺流淌的濮水在何处呢。 在青门众多友人争相为他们设饯别之宴,知道你们思归之心强烈留也留不住。胸怀壮志飞黄腾达并非难事,他们如麒麟之角凤凰之毛,是人所共知的杰出人才。 分别之后池塘边的诗句应该写成了,明月的光辉洒落在京城。我倚门盼望独自为归乡之梦操劳,南飞的鸿雁啊请少些寄来消息(以免我更加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黎民表为送李伯承、李仲连兄弟归濮阳而作。诗中既赞美了李氏兄弟的才华和品德,又描绘了他们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首联夸赞李侯的声誉和其弟的文才,颔联通过“担簦远来”“历块丰神”表现他们的风采,以及兄弟共同侍奉慈母、祝寿的情景,展现出浓厚的亲情。颈联中哥哥为明主效力,弟弟则回归山林,形成对比,也反映出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谁肯咸阳作布衣,却待燕台收马首”则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期待。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描写分别时的情景,如“歧路还逢雨雪天”,烘托出离别的忧伤氛围。同时,“尧祠苍莽望中断,濮水潺湲何处边”借助景物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前路的迷茫。 尾联再次强调了李氏兄弟的杰出,认为他们飞黄腾达并非难事,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思念和盼望归期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将兄弟之情、离别之愁、对未来的期望等多种情感融合在一起,富有感染力。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