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林维乔山楼夜话

荒城击柝坐清夜,微雨疏灯对浊醪。 三径薜萝同杖履,五陵烽火暗弓刀。 明堂君拟陈歌颂,歧路谁今感鬓毛。 丛桂岂堪留客久,翻飞秋望彩云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浊醪(zhuó láo):浊酒。
  • 三径: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皆为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 杖履: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后常用为敬老之词,也用来借指老人、尊者,这里指一同前行。
  •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位于长安附近,后泛指贵族居住之地,也指豪门贵族。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翻译

在这荒凉的城池中,听到打更的梆子声,我坐在这清静的夜晚里,微雨飘落,灯光稀疏,我对着一杯浊酒。我们一同在布满薜萝的小路上漫步,而五陵之地却烽火连天,战士们的弓刀在暗处闪烁。如今你打算向朝廷进献歌颂之词,可在这人生的歧路上,又有谁会为自己斑白的双鬓而感慨呢?这丛生的桂树怎能长久地留住客人呢?我望着高飞的秋雁,它们如同彩云一般高高飞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寂的夜晚场景,以及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诗的首联通过“荒城”“击柝”“清夜”“微雨”“疏灯”“浊醪”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颔联中“三径薜萝同杖履”表现出与友人一同闲游的情景,而“五陵烽火暗弓刀”则与前句形成对比,暗示了外部世界的战乱与不安。颈联中,诗人提到友人打算向朝廷进献歌颂之词,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人生歧路上的感慨。尾联以“丛桂”留客不能久,以及“翻飞秋望彩云高”的秋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别将至的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