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哨遍:词牌名,一作《稍遍》,《哨编》、《稍编》,王安中词,以《北山移文》度曲,因名《〈北山移文〉哨遍》。刘学箕词,游松江檃括东坡《赤壁赋》以度曲,因名《松江哨遍》。词调始见《东坡词》。其小序云:「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辞》,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汲古阁本《东坡词》于《稍遍》后附小注:「其词盖世所谓『般瞻』之《稍遍》也。『般瞻』,龟兹语也,华言为五声,盖羽声也,于五音之次为第五。今世作『般涉』,误矣。《稍遍》三叠,每叠加促字,当为『稍』,读去声。世作『哨』,或作『涉』,皆非是。」明曼山馆本《东坡先生诗馀》注同。元刊《东坡乐府》及《稼轩长短句》则皆作《哨遍》。《康熙词谱》谓:「其体颇近散文」。正体以东坡《哨遍·为米折腰》一阕为准。双调,二百又三字,三声叶韵,前阕十七句五仄韵、四叶韵,后阕二十句五叶韵、八仄韵。各家句豆平仄,颇有出入,殆由「每叠加促字」较有伸缩馀地耳。《词律》云:「此词长而多讹。又其体颇近散文,平仄往往不拘。」
秋水观:徐元杰《辛稼轩传赞》谓「所居有瓢泉、秋水」,《铅(Yán)山县志·卷八》:「秋水观,在期思。」辛稼轩《菩萨蛮·葛巾自向沧浪濯》阕题云「昼眠秋水」,《六州歌头·晨来问疾》阕有云:「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秋水观即秋水堂,为瓢泉居第中之一重要建筑。
「君试思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句:言蜗角之蛮触两国犹自一战千里。《庄子·卷二十五·〈杂篇·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句:言寸心虽小,却可容纳广大宇宙。《列子·卷四·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方寸,喻心。
「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tí)米」句:天地既然微若稊米,则泰山自应细如毫末。《庄子·卷十七·〈外篇·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稊米,极细小之米。
「嗟小大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句:谓小大乃相对而言,鸠鹏各得其乐,二虫殊难理解鹏飞万里之乐。《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蜩与鸴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大,四卷本丙集作「大小」。
「记蹠(zhí)行仁义孔丘非」句:《庄子·卷二十九·〈杂篇·盗蹠〉》:「盗蹠大怒曰:『丘来前!……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蹠?』」
「更殇乐长年老彭悲」句:《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记蹠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句:蹠自谓行事仁义而以孔子为非;殇子自称长命而乐,彭祖却因短寿而悲。意谓行为之是非,寿命之长短,均由人之认识而异。
火鼠:西汉·东方朔《神异经·南荒经十则》:「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尽之木。昼夜火燃,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不尽木火中有鼠,重千斤,毛长二尺馀,细如丝。但居火中,洞赤,时时出外,而毛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取其毛绩纺,织以为布,用之若有垢涴,以火烧之则净。」《太平御览·卷八百二十·〈布帛部七·火浣布〉》:「《吴录》曰:『日南北景县有火鼠,取毛为布,烧之而绩,名「火浣布」。』」
冰蚕: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十·〈诸名山·员峤(Yuán Qiáo)山〉》:「(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麟,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彩,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唐尧之世,海人献之,尧以为黼黻(fǔ fú)。」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句:火鼠、冰蚕对冷热之感受不同,他人殊难纠正。宋·苏轼《徐大正闲轩》诗:「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
定谁同异:《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以为在论辩中,因各人观点之异同,无法判断是非,无法相互纠正,因而也就无所谓对立的对方。
贵贱随时:贵贱常因视角不同而异。《庄子·卷十七·〈外篇·秋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连城:《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后因谓和氏璧为连城璧。
一羊皮:唐·韩愈《送穷文》:「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琬琰即美玉。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有「鼌采琬琰,和氏出焉」句。
「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句:谓庄子作《齐物论》。齐万物,泯除万物之间的差异。
「正商略遗篇,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句:梦中研讨《庄子》哲理,醒后即以《庄子·秋水》为堂名。遗篇,指《庄子》。
「百川灌雨,泾流不辨涯涘(sì)。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jùn)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悠然笑耳」句:檃括《庄子·卷十七·〈外篇·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海)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涯,河岸;河伯,传说中的河神,相传名为冯夷;逡巡,迟疑徘徊貌。若,海神名;大方之家,简称「方家」,谓道术修养深湛之人,后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之人;悠然,四卷本丙集作「犹然」。
「此堂之水几何其」句:谓秋水堂前之水甚是微小。此堂,四卷本丙集作「北堂」。
序
《哨遍·秋水观》创作于南宋著名词人辛稼轩归居上饶期间。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辛稼轩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此时,辛稼轩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这首词就反映了这种心境。词由眼前秋水堂起兴,而迭用《庄子》语意,以阐发《庄子·秋水篇》哲理自遣。主旨为庄子「齐物」观,即世间「万物一齐」,本无小大、是非、寿夭、冷热、贵贱之别,一切无非因人因物因时而异。由此参悟:得何喜,失何忧。秋水堂前「清溪一曲」,虽至微至小,犹可陶冶性情,参悟玄理。
作品虽然反映出作者的田园之乐并希望从老庄思想中寻求解脱,但字里行间,实则流露出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的复杂情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蜗角斗争:典出《庄子·则阳》,说蜗牛左右两角有触氏国、蛮氏国,两国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蜗角:蜗牛的角。
-
方寸:指心。
-
稊米(tí mǐ):小米。比喻极其微小。
-
大小相形:大小事物相互比较。
-
鸠鹏自乐:出自《庄子·逍遥游》,鸠和鹏各自以自己的生活为乐。鸠(jiū ):斑鸠之类小鸟。鹏:传说中巨大的鸟。
-
之二虫又何知:这两只虫又哪里知道呢。之:这。
-
记蹠(zhí)行仁义孔丘非:相传跖指责孔子推行仁义。
-
殇乐长年老彭悲:殇,夭折短命的人以长寿者为乐;彭祖长寿,却因年老将死而悲伤。
-
火鼠论寒,冰蚕语热:火鼠谈论寒冷,冰蚕谈论炎热,说事物因自身条件不同,对事物认知也不同。
-
连城才换一羊皮:价值连城的宝物,可能只换得一张羊皮,意思是说事物贵贱无常。
-
齐万物:出自《庄子·齐物论》,主张消除事物之间差别,同等看待万物。
-
商略:研讨。
-
泾流不辨涯涘(sì):指水流很大,分不清两岸和水边。涘:水边。
-
河伯:黄河之神。
-
望洋东视:仰视的样子,此指河伯面向东方眺望。
-
逡巡(qūn xún):犹豫徘徊的样子。
-
若:北海海神。
-
大方达观之家:见识广博,达观事理的人。
-
长见(cháng jiàn ):浅见。
-
北堂:房屋北面的堂屋,这里词人自指居所。
翻译
世上之人像蜗角上的两国争斗一般,为了微小利益互相征战,战场能绵延千里。您试着想想,人心不过方寸大小。然而从宏观来看,心又能容纳世间万物,无比辽阔。用这道理来说,泰山可比作毫末,天地就如同一颗小小的米粒。可叹世间事物大小相互比较,斑鸠和大鹏各自以自身生活为乐,这两只虫又哪里能理解彼此呢。记得盗跖曾指责孔子推行仁义,短命的人觉得长寿之人值得羡慕,而像彭祖这样长寿之人却为衰老而悲哀。就像火鼠谈论寒冷,冰蚕谈论炎热,它们彼此观点不同,又有谁能判定是非呢?哎,事物的贵贱随时而变,价值连城之物也可能只换来一张羊皮罢了。谁能做到同等看待万物?我仿佛梦到庄子一样。我方才正在研讨他留下的篇章,正有所思时,他却翩然回头顾盼,露出微笑。待我从这空堂美梦醒来,便题写了此篇《秋水观》。有客人问,洪河水势如何?当百川被暴雨灌注,河水混流,分不清哪儿是岸哪儿是边。这时河伯欣喜自得,以为天下之美都汇聚在自己这里了。可当他面向茫茫大海向东望去,徘徊犹豫,对着海神若惊叹说:“若不是遇到您。”其实那些见识广博、达观事理的人,也会因浅见而被讥笑。我居所北堂前的秋水又如何呢?不过是那一弯清澈的溪流罢了 。
赏析
这首词以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蜗角斗争”等典故,讽刺了世人追逐微小利益而纷争不休的行为,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通过对“大小相形”“鸠鹏自乐”等典故的运用,探讨了世间万物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事物认知的差异。词中提及庄子的众多思想和故事,如“齐万物”等,表达出词人对庄子逍遥、齐物思想的向往。从河伯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人不应因一时的成就而自满。结尾处写自家北堂前的清溪,以一种淡泊宁静之景映衬出词人对人间纷争的超脱和对简单质朴生活的追求。整首词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富有文学美感,体现了辛弃疾词兼具豪放与哲理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