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 山居客至

白露园蔬。碧水溪鱼。笑先生、网钓还锄。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移山,盘谷序,辋川图。 白饭青刍。赤脚长须。客来时、酒尽重沽。听风听雨,吾爱吾庐。笑本无心,刚自瘦,此君疏。
拼音

所属合集

#行香子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三体:前阕八句四平韵,后阕八句三平韵;前阕八句五平韵,后阕八句三平韵;前阕八句五平韵,后阕八句四平韵。此调短句多,上下阕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于此三句中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美悦耳,亦可略加衬字。 钓罢:四卷本丙集作「网钓」。 《北移山》:南朝梁·昭明太子《昭明文选·书·孔德璋〈北山移文〉》吕向注:「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列传·种(Chóng)放传〉》:「种放字明逸,……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人有诒书嘲其出处之迹,且劝以弃位居岩谷,放不答。……尝曲宴令群臣赋诗,杜镐以素不属辞,诵《北山移文》以讥之。」宋·王介甫《松间》诗(题下自注云:「被召将行作」):「野人休诵《北山移》。」 《盘谷序》:唐韩昌黎友人李愿隐于孟州济源盘谷,自号盘谷子。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西元八〇一年),韩昌黎作《送李愿归盘谷序》,推重其德行。唐宪宗元和六年(西元八一一年),卢汀作诗二章送之,韩昌黎有诗奉和。事迹见《韩昌黎集》。 《辋川图》:《辋川图》为王摩诘所居地,自为图。《唐朝名画录》:「王维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白饭青刍:唐·杜少陵《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江花未落还成都,肯访浣花老翁无。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 赤脚长须:唐·韩昌黎《寄卢仝》诗:「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吾爱吾庐: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吾亦爱吾庐。」 「笑本无心,刚自瘦,此君疏。」句:大徐本《说文解字》「竹」部「笑」字下引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无心」、「此君」亦俱指竹言。笑本,广信书信本作「叹苦」,玆从四卷本丙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行香子:词牌名。
  • 白露园蔬:指秋露滋润的园中蔬菜。
  • 碧水溪鱼:清澈溪水中游动的鱼儿。
  • 网钓还锄:捕鱼后又拿着锄头耕种。
  • 小窗高卧:在小窗户边悠闲地躺着阅读。
  • 风展残书:微风吹过,翻动着未读完的书页。
  • 北移山:指《庄子》中的虚构山岭,寓言中说北山之石能移动。
  • 盘谷序:《庄子》中有“盘谷”一章,描述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 辋川图:王维的山水画《辋川图》,代表田园诗意的生活。
  • 白饭青刍:简单的饭菜,白米饭和青草饲料(古代对素食的称谓)。
  • 赤脚长须:形容来访者朴素自然的形象。
  • 重沽:再买酒,表示热情款待。
  • 吾爱吾庐:我喜爱我的简陋居所。
  • 此君疏:此句暗指竹子,竹子生长疏朗,象征主人的清高淡泊。

翻译

秋日清晨,园子里的蔬菜沾满了白露,清澈溪水中游弋着鲜美的鱼儿。主人一边笑着钓鱼,一边还拿着锄头劳作。他安静地躺在小窗边,任凭微风翻动未读完的书籍,目光随着想象中的北山石移动,品味着《庄子》里的隐逸生活,欣赏着王维的田园画卷。

客人来访,主人简单地准备了白米饭和素食,赤脚的客人留着长长的胡须,他们一起饮酒聊天。听着风雨声,主人深爱着自己的简朴居所,笑着说这一切都出于无心,他的心境就像那疏朗的竹子,清高而自在,自然消瘦。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晚年归隐山林的生活场景,通过白露园蔬、溪鱼、高卧读书、饮酒交友等日常琐事,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淡泊名利的态度。他借用《庄子》和辋川图的典故,寄寓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词中的“赤脚长须”形象,以及“此君疏”暗指竹子,都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精神境界。整首词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流露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深深眷恋和自我解嘲式的幽默感。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