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 廓之见和,复用前韵

人言我不如公。酒杯中。更把平生湖海、问儿童。 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拼音

所属合集

#乌夜啼

注释

乌夜啼:即词牌《相见欢》,初为唐教坊曲名,双调三十六字,“乌夜啼”为其别名。 “廓之见和,复用前韵”:广信书院本作“先之见和,复用韵”,兹从四卷本甲集。 廓之:即稼轩门人范开,为范祖禹后裔。淳熙九年从学稼轩,十五年编刊《稼轩词》甲集,并为之序。其他事历不详。广信书院本“廓之”均作“先之”,盖避宋宁宗赵扩名讳而改者。 “人言我不如公。”句: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 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酒杯中:四卷本作“酒频中”。 平生湖海:用“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语,《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湖海,湖海豪气,即豪放的意气。 问儿童:广信书院本误作“间儿童”,兹从四卷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廓之:可能是辛弃疾的友人。
  • 复用前韵:再次使用之前用过的韵脚来填词。
  • ** 人言 **:人们说。
  • ** 湖海 **:这里指代豪放的情怀、壮阔的经历等,也可理解为漂泊江湖的生涯。
  • ** 千尺蔓 **:长长的藤蔓。
  • ** 云叶 **:像云一样的叶子,形容叶子繁茂、轻盈像云。
  • ** 繫(xì) **:缠绕。

翻译

人们都说我比不上您。在这酒杯交错之间把一生在江湖漂泊的过往经历问问身旁的孩子们 。那长长的藤蔓,繁茂如云的叶子相互交织,缠绕着高大的松树 。可笑我自己竟然也像陷入这种缠绕的态势,如一个衰弱的老者一般难解难脱。

赏析

这首词风格独特又颇具意味。上阕“人言我不如公。酒杯中”,由他人的评价引入,置于酒杯这一意象中,体现出词人在谈笑间面对比较的一种超脱。将对江湖生涯的回顾以“问儿童”这种看似童趣又轻松的方式展开,实则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与对往昔经历的深深感慨。下阕借景写情,用“千尺蔓,云叶乱,繫长松”描绘出一幅藤蔓缠绕松树的繁茂又稍显繁杂的画面,随后“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由景及人,借景中缠绕之态联想到自身处境与心境,以看似自我调侃“似衰翁”的语句,表达出经历诸多世事磨砺后,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身不由己、历经沧桑的迟暮之感,同时也包含了对生活复杂难解难分的无奈,用词看似诙谐,实则蕴含深沉的人生况味 。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