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同龙湖少湖二学士赏红莲

· 黄佐
我为寻花到玉堂,谁曾起草入明光。 碧筒正拟沾尧酒,藻火还堪补舜裳。 七十紫鸳浮水殿,三千珠翠簇天香。 琴尊对尔不知去,松壑萧萧生夜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筒:指用碧玉制成的盛酒器。
  • 藻火:古代官服上的图案,水藻及火焰形,用以表示官职的高低。
  • 七十紫鸳:指紫色的鸳鸯,这里可能指众多的珍禽。
  • 珠翠:指珍贵的宝石和翠鸟的羽毛,常用来形容服饰华丽。
  • 琴尊:指琴和酒杯,泛指音乐和酒宴。

翻译

我为了寻找美丽的花朵来到玉堂,谁曾在明光中起草过文章。 我正打算用碧玉酒器沾取尧帝的美酒,用官服上的图案来补充舜帝的衣裳。 水殿上浮着七十只紫色的鸳鸯,天香周围聚集了三千华丽的女子。 在琴声和酒宴中与你相对,不知不觉中,松林间的萧萧声带来了夜晚的凉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寻花至玉堂,与友人共赏红莲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筒沾尧酒”、“藻火补舜裳”,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君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后两句通过对紫鸳、珠翠的描绘,以及琴尊对饮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自然的意境。结尾的“松壝萧萧生夜凉”则巧妙地以自然之声,增添了诗中的宁静与深远。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