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早过承天门时同行者赵校书罗赞善唐司諌闵中允谢司直
去年济水逢长至,今日蓬山得并游。
西苑未闻归大内,南郊何处礼圆丘。
葭传淑气三千界,鼎现丹光十二楼。
最是昔曾趋走地,朝阳依旧殿东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 承天门:明代北京皇城的正门,位于今北京市中心。
- 赵校书、罗赞善、唐司諌、闵中允、谢司直:均为诗中提及的同行者,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济水:古代河流名,流经今山东省。
- 长至:即冬至,因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故称“长至”。
- 蓬山:神话中的仙山,此处可能指皇宫或官方场所。
- 西苑:明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
- 大内:指皇宫。
- 南郊:指京城南部的郊外,古代皇帝常在此举行祭祀活动。
- 圆丘: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通常为圆形土丘。
- 葭:芦苇,古代用以观测节气的变化。
- 淑气:温和的气息,指春天的气息。
- 三千界:佛教用语,指宇宙间的无数世界。
- 鼎现丹光:鼎,古代的烹饪器具,也用于祭祀;丹光,红色的光芒,象征吉祥。
- 十二楼:神话中的仙境,也指高层的建筑。
- 趋走地:指忙碌奔波的地方。
- 朝阳:早晨的阳光。
翻译
去年冬至时,我在济水边遇到了长至日,而今天,我和赵校书、罗赞善、唐司諌、闵中允、谢司直一同在蓬山游玩。西苑还未听说要归还皇宫,那么在南郊的何处举行圆丘的祭祀呢?芦苇传递着春天的气息,遍布三千世界,鼎中显现出红色的光芒,照亮了十二楼。尤其是这里,曾经是我忙碌奔波的地方,现在朝阳依旧照耀在东头的殿堂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至日与友人在蓬山游玩的情景,通过对济水、蓬山、西苑、南郊等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受。诗中“葭传淑气三千界,鼎现丹光十二楼”一句,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神话元素,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高雅情怀和精湛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