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伯夷传有感
求仁本无怨,感义闻盍归。
清风满孤竹,首阳何巍巍。
拜诵孔孟言,永矣旭日辉。
何哉马迁传,复与周纪违。
左右兵义士,采取西山薇。
充蚓亦土毛,否臧非德威。
武城二三策,抚卷悲畴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盍归:何不归去。
- 孤竹:古代国名,这里指伯夷、叔齐的故乡。
- 巍巍:形容山的高大。
- 马迁传:指司马迁的《史记》。
- 周纪:指《史记》中关于周朝的记载。
- 西山薇:指伯夷、叔齐隐居西山,采薇而食的故事。
- 充蚓:比喻卑微的生活。
- 土毛:指土地上的植物,这里比喻卑微的食物。
- 否臧:不善,不好。
- 德威:道德和威严。
- 武城:地名,这里可能指与伯夷、叔齐有关的地方。
- 畴依:依靠,依赖。
翻译
追求仁义本不应有怨言,听到正义的事迹何不归心。 清风中孤竹国的故事,首阳山多么高大。 拜读孔子和孟子的言论,永远像旭日一样光辉。 为何司马迁的《史记》,与周朝的记载相违背。 左右都是义士,他们采食西山的薇草。 像蚯蚓一样生活在土地上,这不是道德和威严的表现。 关于武城的几条策略,抚摸着书卷感到悲伤,不知依靠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伯夷、叔齐的赞颂,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和正义行为的向往。诗中“求仁本无怨,感义闻盍归”体现了对仁义的追求不应有怨言,而应心怀感激。同时,通过对《史记》与周朝记载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思考。最后,诗人在抚卷悲叹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道德的依赖。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道德理想的坚守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