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太保东湖公陈雷梦语

东望湖深总渺茫,那堪临老别情长。 忽闻鸿雁蜚声远,复苦风霜入骨凉。 珥笔至今惭太史,疑珠原不愧穹苍。 知心尚有陈雷在,一读新诗一断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珥笔: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将笔插在帽子上,以便随时记录、撰述,称为“珥笔”。这里指担任史官的职责。
  • 疑珠:比喻珍贵而不可多得的人才或事物。
  • 穹苍:天空。
  • 陈雷:指东汉时期的陈寔和雷义,两人是至交好友,这里借指诗中的“东湖公”。

翻译

向东望去,湖水深邃,景象渺茫,我已年老,离别的情感更加深长。 突然听到鸿雁的叫声远去,又感受到风霜侵入骨髓的寒冷。 我至今仍带着笔,感到羞愧于担任史官的职责,但我的人才或事物珍贵而不可多得,无愧于天空。 知道还有像陈寔和雷义那样的知心朋友在,每次读到新诗,都感到心碎。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东湖公的深情厚意和离别之痛。诗中,“东望湖深总渺茫”描绘了湖水的深邃与景象的渺茫,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忽闻鸿雁蜚声远”与“复苦风霜入骨凉”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感受。后两句“知心尚有陈雷在,一读新诗一断肠”,则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知心朋友的珍视和对新诗的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