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康陵书感

· 黄佐
夏云销尽午风恬,目极烟霄思未厌。 瑶水几年留马迹,鼎湖回首堕龙髯。 泉涂寂寂山当户,松籁萧萧月转檐。 却愧青衫虚十载,对扬无路拜宸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康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 销尽:消失殆尽。
  • 午风恬 (wǔ fēng tián):午后的风平静。
  • 目极:目光所及。
  • 烟霄:云霄,指高空。
  • 思未厌 (sī wèi yàn):思绪未尽。
  • 瑶水:神话中的水名,此处指仙境。
  • 鼎湖:传说中的湖名,与黄帝升天有关。
  • 龙髯 (lóng rán):龙的胡须,此处比喻皇帝。
  • 泉涂:泉水流经的道路。
  • 松籁 (sōng lài):风吹过松树的声音。
  • 萧萧:形容风声。
  • 月转檐:月亮移动到屋檐的位置。
  •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的服装。
  • 对扬:面对,应对。
  • 宸严 (chén yán):帝王的威严。

翻译

夏日的云彩消失殆尽,午后的风平静而舒适,我目光所及是高远的云霄,思绪却未曾满足。仙境般的水域多年留有我的足迹,回首鼎湖,仿佛看到龙的胡须坠落。泉水静静地流过山前,松树在风中发出萧萧声,月亮慢慢移至屋檐。我却感到惭愧,身着青衫虚度了十年,面对帝王的威严,却无路可进,无法拜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康陵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诗中“瑶水”、“鼎湖”等意象富有神话色彩,增添了诗的神秘与深远。末句“却愧青衫虚十载,对扬无路拜宸严”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的深深遗憾。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