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穷啚诗时九首为周侍御同年

· 黄佐
缝裳须用缄,和瑟须鸣琴。 芳年才十七,与君结同心。 譬彼梧桐枝,萋萋倚云岑。 岂知双鸾曲,翻成孤鹄吟。 幽灯照穗帷,凄恻谁能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ān):缝纫。
  •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芳年:美好的年华。
  • 同心:心意相通,比喻深厚的友情或爱情。
  • 譬彼:比喻。
  • 梧桐:一种树,常用来象征高洁。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 云岑:高耸入云的山峰。
  • 双鸾曲:指和谐美好的乐曲,鸾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
  • 孤鹄吟:孤独的鹤鸣,鹄即鹤,象征孤独。
  • 穗帷:用穗装饰的帐幕。
  • 凄恻:悲伤。

翻译

缝制衣裳必须用针线,和谐的琴瑟必须鸣奏。 在美好的十七岁年华,与你心意相通结为知己。 就像那梧桐树枝,茂盛地依傍在云端的山峰。 谁知原本和谐的双鸾之曲,竟变成了孤独的鹤鸣。 幽暗的灯光照在穗饰的帐幕上,这种悲伤谁能承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美好和谐到孤独悲伤的转变,通过“双鸾曲”与“孤鹄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梧桐枝”依傍“云岑”象征着高洁与美好,而“孤鹄吟”则反映了孤独与失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伤。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