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篇纪游作

· 黄佐
九疑连蜷接南斗,顾视群山骏奔走。 三湘秀色如虹横,万壑虚涛作雷吼。 雷吼虹横自古今,徭吹牧唱愁人心。 春秋牲玉荐明祀,褰帷谁复来登临。 金侯自是循良者,夙驾行春度平野。 桃花开落讼庭静,邀我寻幽舜祠下。 我来晓逐东风行,千树万树皆流莺。 六鳌蹙沓谷神动,仿佛箾韶天际迎。 天际相携蹑飞步,自笑登高未能赋。 轻袂飘飘萦紫氛,曲磴盘盘出苍雾。 苍雾紫氛长不消,木石欹侧鹿豕骄。 重华灵坟莽何处,英娥泪竹空萧萧。 此邦路隔关河外,岂有鸣条葬炎海。 倦勤已矣复来巡,抱乌弓者曾谁在。 呜呼野死胡足稽,金舆芜没山鸟啼。 陟方之说误千古,捐佩无言春日西。 日西秉烛斜岩款,笑向全侯嫌昼短。 多露惊看征旆湿,灵风忽送清笳满。 归来祠下月微明,飒飒垂裳如有声。 明朝拜别巾车去,更听流莺消客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 连蜷:连绵不断的样子。
  • 南斗:南斗星,即斗宿,二十八宿之一。
  • 骏奔走:形容山势奔腾的样子。
  • 三湘:指湘江流域,包括湘东、湘西、湘南。
  • 虚涛:空谷中的波涛声。
  • 徭吹:指徭族的吹奏乐器。
  • 牧唱:牧人的歌唱。
  • 牲玉: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
  • 明祀:指祭祀仪式。
  • 褰帷:揭开帷幕,指出行。
  • 循良:遵循善良之道。
  • 夙驾:早起驾车出行。
  • 讼庭:官府的法庭。
  • 流莺:指莺鸟飞翔的样子。
  • 六鳌:传说中的六只巨鳌。
  • 蹙沓:形容水波涌动的样子。
  • 谷神:山谷之神。
  • 箾韶:古代的一种乐器。
  • 飞步:形容步履轻快。
  • 紫氛:紫色的云气。
  • 曲磴:曲折的石阶。
  • 欹侧:倾斜。
  • 重华:指舜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 灵坟:指舜帝的陵墓。
  • 英娥:指娥皇、女英,舜帝的两位妃子。
  • 泪竹:传说中娥皇、女英因思念舜帝而泪洒竹上,使竹子带有斑点。
  • 鸣条:指舜帝的葬礼。
  • 炎海:指南方。
  • 倦勤:指舜帝晚年。
  • 抱乌弓:指古代的一种葬礼仪式。
  • 野死:指舜帝的死。
  • 金舆:指舜帝的灵车。
  • 陟方:指舜帝南巡。
  • 捐佩:指舜帝的遗物。
  • 斜岩:倾斜的岩石。
  • 征旆:征战的旗帜。
  • 灵风:神灵之风。
  • 清笳:清脆的笳声。
  • 巾车:古代的一种车。

翻译

九疑山连绵不断,直通南斗星,环顾四周,群山奔腾如骏马。三湘的秀丽景色如同彩虹横跨,万壑中的波涛声如同雷鸣。雷鸣和彩虹自古至今,徭族的吹奏和牧人的歌唱令人心愁。春秋时节,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被供奉,谁会来揭开帷幕登临此地。金侯是遵循善良之道的人,早起驾车穿越平野。桃花开落,法庭静谧,他邀请我一同探访舜祠。

我早晨随东风而行,千树万树间莺鸟飞翔。六只巨鳌涌动,山谷之神仿佛在动,仿佛天际迎接箾韶之音。天际中我们携手轻快行走,我自笑登高却未能赋诗。轻袂飘飘,紫色的云气环绕,曲折的石阶穿过苍雾。苍雾紫氛长久不散,木石倾斜,鹿豕骄傲。重华的灵坟在哪里,英娥的泪竹空自萧萧。

此地路途遥远,岂有鸣条葬于炎海。舜帝晚年已矣,再来巡游,抱乌弓的仪式曾有谁在。唉,野死何足稽,金舆被芜没,山鸟啼鸣。舜帝南巡的说法误导千古,捐佩无言,春日西斜。日西时,我们在斜岩下秉烛,笑向全侯嫌昼短。多露惊看征旆湿,灵风忽送清笳满。归来祠下,月光微明,飒飒垂裳如有声。明朝拜别巾车去,更听流莺消客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九疑山的壮丽景色和舜帝的传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和历史的深远。诗中,“九疑连蜷接南斗”等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势的雄伟,而“万壑虚涛作雷吼”则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后文通过对舜帝传说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的缅怀和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