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萱

· 符锡
明月沉海底,孤云散梧枝。 遗此丹山雏,哀哀枝上啼。 竹花终再实,逝水不复西。 邈矣返哺慈,□痛亦何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悼萱:悼念萱草,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母亲或母爱。
  • 丹山雏:指雏鸟,这里可能比喻幼小的孩子。
  • 哀哀:形容极度悲伤。
  • 竹花终再实:竹子开花后会结实,但竹子开花是罕见现象,通常开花后竹子会死亡,这里可能比喻生命的终结与再生。
  • 逝水不复西:比喻时间流逝不再回来。
  • 邈矣返哺慈:邈远难以回报的母爱。
  • □痛亦何为:空缺处可能是“伤”,意为悲伤又有何用。

翻译

明月沉入了海底,孤云飘散在梧桐枝头。 留下了这只来自丹山的雏鸟,它在枝头哀哀地啼叫。 竹子开花终究会结出果实,但流逝的水却再也不会向西流回。 遥远的母爱难以回报,悲伤又有何用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对母爱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回报的悲痛。诗中“明月沉海底,孤云散梧枝”描绘了孤独凄凉的景象,为后文的哀思奠定了基调。“丹山雏”与“哀哀枝上啼”形象地比喻了失去母爱的孩子的悲痛。而“竹花终再实,逝水不复西”则寓意生命的循环与时间的无情,强调了母爱的珍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