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吹台先生送蜀山人见简之作
若人辞天阶,消摇寒江汜。
言送将归人,复念中林士。
殷勤吐芳藻,绸缪寓深旨。
文虹被林薄,简珠照泥滓。
子畏伐檀刺,余怀白驹美。
道同无殊辙,神交有妙理。
索居序已积,孤游情难委。
写心酬妍倡,怛焉愁下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若人:此人,指蜀山人。
- 辞天阶:离开朝廷。
- 消摇:逍遥自在。
- 寒江汜:寒冷的江边。
- 言送:说话间送别。
- 将归人:即将归去的人。
- 中林士:林中隐士。
- 芳藻:美好的词藻。
- 绸缪:缠绵,此处指深情。
- 深旨:深刻的意义。
- 文虹:文采如虹。
- 林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 简珠:简牍上的明珠,比喻诗文。
- 泥滓:泥污,比喻世俗。
- 子畏:对蜀山人的尊称。
- 伐檀刺:《诗经·伐檀》中的讽刺,此处指批评时弊。
- 白驹美:《诗经·白驹》中的美好,此处指赞美隐逸。
- 殊辙:不同的道路。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妙理:精妙的道理。
- 索居:孤独居住。
- 孤游:孤独游历。
- 情难委:情感难以寄托。
- 妍倡:美好的诗篇。
- 怛焉:忧伤的样子。
- 愁下里:忧愁至极。
翻译
此人离开了朝廷,自在地停留在寒冷的江边。在送别即将归去的人时,又想起了林中的隐士。他深情地用美好的词藻表达,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他的文采如彩虹般照耀在草木丛生之地,他的诗文如明珠般照亮了世俗的泥污。我尊敬地称他为“子畏”,他的诗既有批评时弊的锋芒,也有赞美隐逸的美好。我们的道路虽不同,但精神上的交往却有着精妙的道理。我孤独地居住,孤独地游历,情感难以寄托。我用心回应这美好的诗篇,却忧伤至极,忧愁至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蜀山人离别时的深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文虹被林薄,简珠照泥滓”等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蜀山人诗文的高洁与光彩。同时,诗人通过“子畏伐檀刺,余怀白驹美”表达了对蜀山人批评时弊和赞美隐逸的赞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