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寄都下故人二首

· 张羽
至日今年更越西,京华遥望眼先迷。 朝衣待曙悲新约,唫烛争寒忆旧题。 檐外冰霜愁自痼,山阳烟雾喜同隮。 宦途未暇沧洲远,何处浮云不定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日:冬至日。
  • 越西:越过西方,指更西的地方。
  •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京。
  • 朝衣待曙:指穿着朝服等待天亮,准备上朝。
  • 新约:新的约定或规定。
  • 唫烛:点燃的蜡烛。
  • 旧题:旧时的诗题或话题。
  • 檐外冰霜:屋檐外的冰和霜。
  • 自痼:自固,指冰霜坚硬不易融化。
  • 山阳:山南,山的南面。
  • 烟雾:雾气。
  • 同隮:同升,一起上升。
  • 宦途:仕途,官场生涯。
  • 未暇:没有空闲。
  • 沧洲:指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
  • 浮云不定栖: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翻译

今年的冬至日,我身处更西的地方,遥望京城,眼中已是一片迷茫。穿着朝服等待天明,心中悲叹着新的规定,点燃蜡烛,在寒冷中争相回忆旧时的诗题。屋檐外的冰霜坚硬如故,山南的雾气喜见一同升腾。在官场的生涯中,我无暇顾及远离尘嚣的隐居之地,不知何处是那漂泊不定的浮云所栖。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冬至日对京城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仕途生涯的感慨。诗中,“朝衣待曙悲新约”一句,既描绘了等待上朝的场景,又透露出对新规定的无奈与悲叹。而“檐外冰霜愁自痼”则通过冰霜的坚硬不易融化,象征了作者内心的愁苦难以消解。最后两句“宦途未暇沧洲远,何处浮云不定栖”更是深刻反映了作者在官场生涯中的身不由己和内心的漂泊无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