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上舍读书处

· 张羽
虫鸣县斋晚,月满杏花坛。 散帙夜方半,下帷人独寒。 屡看孤烛换,讵闻清漏残。 拥衣待中旦,杂佩已珊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虫鸣:虫子的叫声。
  • 县斋:县衙中的书房。
  • 散帙:打开书卷。
  • 下帷:放下帘幕。
  • 孤烛:孤独的蜡烛。
  • 讵闻:岂能听到。
  • 清漏: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音。
  • 中旦:天亮前。
  • 杂佩:各种饰物。
  • 珊珊:形容玉佩的声音清脆。

翻译

虫子的叫声在县衙的书房中回荡,夜晚,月光洒满了杏花坛。 打开书卷,夜已过半,放下帘幕,人感到独自寒冷。 孤独的蜡烛屡次被更换,岂能听到清漏的残响。 拥着衣服等待天亮,身上的玉佩已经发出清脆的声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夜晚读书的场景,通过虫鸣、月光、杏花坛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中“散帙夜方半,下帷人独寒”表达了读书人深夜苦读的情境,而“孤烛换”与“清漏残”则进一步以具象的细节凸显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结尾的“杂佩已珊珊”则以玉佩的声响暗示了天将破晓,读书人一夜未眠,展现了其勤奋不懈的精神。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