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倪云林竹枝
南枝有高士,乃在延陵东。
清时不肯仕,灭迹云林中。
拂石坐萝月,弦琴写松风。
焚香诵黄庭,望云送归鸿。
门车常自满,尊酒无时空。
乘兴画沧洲,古人未为工。
干戈攘末路,白首随飞蓬。
名山乖始愿,羁游无所终。
赖有车武子,能哀阮籍穷。
倾壶醉陶令,辟堂延盖公。
流俗轻高贤,贫贱困豪雄。
孤凤混鸡群,野鹤摧樊笼。
岂乏梁鸿徒,不闻皋伯通。
吾将传遗逸,清芬千载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倪云林:人名,即倪瓒,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 延陵: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
- 清时:太平盛世。
- 灭迹:隐居不出。
- 萝月:藤萝间的月光。
- 弦琴:弹琴。
- 松风:风吹过松林的声音。
- 黄庭:道教经典《黄庭经》。
- 归鸿:归来的大雁。
- 门车:门前的车子,指来访者众多。
- 尊酒:酒杯中的酒。
- 沧洲:水边的陆地,常用来指隐居之地。
- 干戈:战争。
- 攘:纷扰。
- 白首:头发白了,指年老。
- 飞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名山:指隐居的名山。
- 乖:违背。
- 始愿:最初的愿望。
- 羁游:漂泊无定的游历。
- 车武子:人名,可能指车胤,东晋时期的名士。
- 阮籍: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
- 盖公:人名,可能指盖宽饶,东汉时期的隐士。
- 流俗:世俗之人。
- 高贤:高尚贤能的人。
- 孤凤:孤独的凤凰,比喻高洁的人。
- 混鸡群:与鸡群混在一起,比喻高洁的人被迫与世俗为伍。
- 野鹤:野生的鹤,比喻隐逸的人。
-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束缚。
-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
- 皋伯通:人名,东汉时期的隐士。
- 传遗逸:传扬隐逸之士的事迹。
- 清芬:清高的名声。
翻译
在延陵东边,有一位高尚的士人,名叫倪云林。在太平盛世,他不愿出仕,选择隐居在云林之中。他坐在藤萝间的月光下,弹琴模仿松林中的风声。他焚香诵读道教经典《黄庭经》,望着云中的归雁送别。门前总是停满了来访者的车辆,酒杯中的酒从未空过。他乘兴画出隐居之地的美景,古人的画作也未能如此工巧。在战乱纷扰的晚年,他白发苍苍,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名山隐居的初衷被违背,漂泊无定的游历没有终点。幸好有车武子这样的人,能理解阮籍的困顿。他倾壶醉饮,像陶渊明一样,开辟堂室接待盖公这样的隐士。世俗之人轻视高洁贤能的人,贫贱之中困顿的是真正的豪雄。孤独的凤凰混迹于鸡群,野生的鹤被困在笼中。并非没有梁鸿这样的同伴,只是不为人所知。我将传扬这些隐逸之士的事迹,他们的清高名声将千古流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倪云林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品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萝月”、“松风”、“黄庭”、“归鸿”等,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同时,通过对“门车常自满”、“尊酒无时空”等细节的描写,反映了倪云林虽隐居却非孤僻,与志同道合者交往甚密。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之士的敬仰,希望通过传扬他们的事迹,让他们的清高名声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