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二首

观史犹骇心,何况眼前事。 处处烽火惊,揉暨中原地。 又闻近祖陵,罪臣肝亦坠。 去岁朔风嘶,犹云犬羊类。 此皆我赤子,何以久为祟。 徵兵亦已前,徵饷亦已洎。 事中非无人,束手而相视。 相乃抚与剿,其局持成二。 秦西百二关,何苦惹且忌。 吾乡二公祖,为洒维桑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揉暨:指战乱波及。
  • 祖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 赤子:指百姓。
  • 徵兵:征召士兵。
  • 徵饷:征召粮饷。
  • 束手:无计可施。
  • 相视:互相看着,无能为力。
  • 抚与剿:安抚与剿灭。
  • 秦西百二关:指陕西一带的众多关隘。
  • 公祖: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维桑:指故乡。

翻译

读史书尚且让人心惊胆战,何况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战火四起,处处惊心,战乱已经波及到了中原大地。又听说战火已经逼近了明朝皇帝的陵墓,作为罪臣的我肝胆俱裂。去年北风呼啸,人们还以为是外族入侵。这些都是我们的百姓,为何要让他们长久地遭受苦难。征召士兵和粮饷的工作已经展开,但事情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人们束手无策,只能相互对视。安抚与剿灭之间,形成了僵持的局面。陕西一带众多的关隘,为何要自找麻烦,招惹是非。我们家乡的两位地方官员,为了故乡的安宁而流下了眼泪。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末年战乱频发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诗中“揉暨中原地”、“又闻近祖陵”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战火蔓延的惨状,而“徵兵亦已前,徵饷亦已洎”则反映了朝廷的无奈与困境。结尾处提到家乡官员为故乡流泪,更增添了诗作的悲情色彩,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深情。

许国佐

许国佐,字班王,一字钦翼,号旧庵。揭阳人。性豪宕不羁,嗜酒,工诗。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富顺县知县,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归养。清世祖顺治三年,刘公显破揭阳,母被拘。国佐自缚前往,请以身代,并系之,拷掠无完肤,厉声大骂而死。时以为死孝云。有《百洲堂集》、《蜀弦集》、《旧庵拙稿》、《班斋数句话》。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