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唐伯恂应试山东

· 梁寅
明经应诏唐公子,价比玙璠英妙年。 长安跃马志千里,东鲁获麟书一编。 路入淮河青树里,家邻海岱白云边。 郡国荐书多秀彦,汉廷惟爱董生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经:指精通经学。
  • 应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 价比玙璠:比喻价值珍贵,玙璠(yú fán)是美玉。
  • 英妙年:年轻而才华横溢。
  • 长安跃马:指在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骑马奔驰,象征志向远大。
  • 东鲁获麟书一编:东鲁指山东,获麟书指得到珍贵的书籍或知识。
  • 海岱:指山东一带,海指东海,岱指泰山。
  • 秀彦:才华出众的人。
  • 汉廷:指汉朝朝廷。
  • 董生:指董仲舒,汉代著名儒学家。

翻译

唐公子精通经学,应皇帝之召,他的价值如同珍贵的美玉,在年轻时就已才华横溢。在长安骑马奔驰,志向远大,而在山东获得了珍贵的知识。他的路途经过淮河边的青翠树木,家则邻近东海和泰山之间的白云边。郡国中推荐的多是才华出众的人,但汉朝朝廷只喜爱像董仲舒这样的贤才。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唐伯恂的才华和志向,通过“明经应诏”、“价比玙璠”等词句,凸显了他的学识和价值。诗中“长安跃马志千里”展现了他的远大抱负,“东鲁获麟书一编”则暗示他在山东的学术成就。结尾提到“汉廷惟爱董生贤”,表达了对唐伯恂能像董仲舒一样受到朝廷重用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既是对个人的赞美,也体现了对才华和学识的推崇。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