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怀并引
虎林戒行李,返舟停霅水。
旋从姑苏城,一水达都鄙。
中经江淮河,西自楚豫起。
军储四百万,私运亦称此。
平江信多劳,宋公良比美。
万安通夏镇,余亦从经纪。
至今三纪馀,舳舻争逦迤。
飞挽古未有,陵园亦宁只。
乃知故与利,子舆言有以。
纷纷泇莱议,拘曲终当已。
谁其浚二洪,行险深见底。
水繇地中行,陵运咸永倚。
往来亦利涉,朝贡疾如矢。
舍此谈他途,如车轻弃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虎林: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
- 戒行李:准备行装。
- 霅水:水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 姑苏城:苏州的别称。
- 都鄙:都城和边邑。
- 江淮河:指江淮流域的河流。
- 楚豫:楚国和豫州,泛指今湖北、河南一带。
- 军储:军队的粮草储备。
- 私运:私人运输。
- 平江: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
- 宋公:指宋朝的官员。
- 万安:地名,今江西省吉安市。
- 夏镇:地名,今山东省济宁市。
- 经纪:经营管理。
- 三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三纪即三十六年。
- 舳舻:船只。
- 逦迤:连绵不断。
- 飞挽:快速运输。
- 陵园:帝王陵墓。
- 子舆:古代对车夫的称呼。
- 泇莱:地名,今山东省莱芜市。
- 拘曲:局限。
- 二洪:指两条大河。
- 水繇:水道。
- 地中行:在地下流动。
- 陵运:陵墓的运输。
- 咸永倚:都依赖。
- 利涉:利于航行。
- 朝贡:古代诸侯国向中央王朝进贡。
- 疾如矢:快如箭。
- 弃轨:放弃轨道,比喻不遵循常规。
翻译
在虎林准备行装,返回舟船停靠在霅水边。随即从姑苏城出发,一条水路直达都城和边邑。途中经过江淮流域的河流,西起楚国和豫州。军队的粮草储备达到四百万,私人运输的数量也相当。平江地区确实多劳苦,宋朝的官员们也很优秀。万安通往夏镇,我也参与了经营管理。至今已有三十六年多,船只连绵不断。古代没有这样的快速运输,陵墓的运输也不只是这样。由此可见,故有的利益,子舆的话有所依据。关于泇莱的议论,局限的看法终究应当停止。谁能疏浚两条大河,使水深见底。水道在地下流动,陵墓的运输都依赖于此。往来也利于航行,朝贡快如箭。如果舍弃这条路线谈其他途径,就像轻率地放弃轨道一样。
赏析
这首作品描述了明代时期的水路运输情况,通过对虎林、姑苏、平江等地的描述,展现了当时水路交通的发达和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军储和私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军事需求。通过对水路运输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这一交通方式的重视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