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褚公庙

· 张诩
天目山高浙水深,褚公名节到于今。 题诗显庆千年迹,走马杭州万里心。 沧海月明精卫哭,紫宸枫落牝鸡吟。 今人不见前人恨,迎送神歌是楚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浙江的名山之一。
  • 浙水:即钱塘江,浙江省的主要河流。
  • 褚公:指褚遂良,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 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 精卫: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鸟名,传说它不断地填海以报仇。
  • 紫宸:古代帝王的宫殿。
  • 牝鸡:母鸡。
  • 楚音:楚地的音乐,这里指楚地的歌曲。

翻译

天目山高耸,浙水深邃,褚公的名声和节操流传至今。 题写的诗句留下了千年前的痕迹,骑马奔走于杭州,展现了远大的志向。 沧海之上,月光照耀,精卫鸟在哭泣,紫宸宫的枫叶落下,母鸡在吟唱。 今人无法见到前人的遗憾,迎神送神的歌曲却是楚地的旋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天目山和浙水的描绘,以及对褚公事迹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题诗显庆千年迹”一句,既展现了历史的深远,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结尾的“迎送神歌是楚音”则巧妙地将古今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的缅怀。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