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谩书:胡乱书写。谩(màn):随意、胡乱。
- 缘底:为什么。
- 中华:指中国或中原地区。
- 金白:指金兵和白鞑靼,此处借指外敌。
- 旋:不久,很快地。
- 俘:俘获,此处指敌人的侵略行径。
- 誇:同“夸”,炫耀。
- 堪怪:令人奇怪。堪,令人。
- 九关:九重天门,泛指宫阙。这里借指朝廷或国防要地。
- 屯:驻扎。
- 虎旅:勇猛的军队。
- 靖:平定,使秩序安定。
- 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 颓垣:倒塌的墙。垣(yuán):墙。
- 故垒:古代的堡垒。垒(lěi):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
- 宵柝:巡夜的梆声。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 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
翻译
为何乱写一通的文书就到了中华大地,金兵和白鞑靼的侵扰得逞后气焰更加嚣张。真奇怪,九重天门处屯扎着勇猛的军队,却没听说有哪一把剑能平定塞外沙漠。倒塌的城墙和旧时的堡垒中传来夜间巡更的梆声,枯草和残烟中响起傍晚的胡笳声。塞外的受降城还没有修筑,招降的空名却已上报了几千家。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在边疆防御上的问题和作者的忧虑。诗的开头两句,通过“谩书缘底到中华”和“金白旋俘气转誇”,表达了对外敌轻易入侵和嚣张气焰的不满和愤慨。接下来的两句“堪怪九关屯虎旅,不闻一剑靖龙沙”,则对朝廷的军事部署和防御效果提出了质疑,指责尽管有强大的军队驻扎在要地,却未能有效抵御外敌,平定边疆。“颓垣故垒传宵柝,枯草残烟起暮笳”,通过描写倒塌的城墙、旧时的堡垒、夜间的梆声、枯草残烟和傍晚的胡笳声,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边疆的危机和不安。最后两句“塞外受降城未筑,招降空报几千家”,指出了实际问题的存在,即受降城尚未修筑,而招降的报告却有数千家,暗示了其中的虚假和无能。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和犀利的语言,揭示了明朝边疆防御的困境和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